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与认同

发布时间:2017-11-09 09:09

  本文关键词: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与认同


  更多相关文章: 粉丝文化 认同 大众文化 文化消费


【摘要】:“粉丝”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从2005年正式以“超女粉丝”的集体面貌亮相,他们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迅猛崛起,成为网络平台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本文将主要采用民族志、参与性观察等质化研究方法,辅以简单的量化研究,结合消费社会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试图对中国社会背景中的粉丝认同问题进行探讨。在论文中,我也将以一个粉丝学者的身份,论述我个人在过去几年中亲身参与的粉丝经历。 在绪论中,我概括了西方亚文化的研究情况,以及中国1990年以来大众文化(含粉丝文化)的发展情况,为接下来的研究做背景铺排。本论文的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的介绍。下面两章从两个层面来论述粉丝认同。第二章从纵向出发,论述粉丝的个人认同形成与表达,这是自我的深度感和内向感。我从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粉丝认同与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因果关系,分别是:消费主义对认同的影响、粉丝对大众文化世俗化的迎合与抵抗、传统认同力量的式微,以及精神分析阐释。第三章从横向出发,论述粉丝群体认同的形成与表达,即作为粉丝群体一员的我是如何在群体中自处,接纳新的群体身份,相互影响、相互造就。我从粉丝虚拟身份的构建、粉丝社群的讨论情况、粉丝行为规范、粉丝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协商等方面来阐释粉丝社群,并通过个体民族志的形式抒写了粉丝的认同仪式。第四章中,我用代际构筑了粉丝文化与认同的时间轴,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沿着这条轴线纵深开来,我以钟汉良粉丝群体为例,选取吸引不同年龄段粉丝的某部具体的作品,以小见大,对照呈现60后和80后的追星心路,对70后与90后也稍有提及。 在结语中,我将粉丝认同当作人们构建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的有益补充,是构建认同的多元混杂的媒体文化中的一种,按照卷入程度的不同,明星对粉丝的影响力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是极其有限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6;G2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西方消费理论视野中的粉丝文化研究[J];长江学术;2011年01期

2 胡瑛;;媒介重度使用者“粉丝”的受众特性解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蔡骐;;网络与粉丝文化的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9年07期

4 倪东辉;程淑琴;;网络粉丝文化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赵璐;李鹏飞;;重义轻利:中国传统家训族规教化的价值选择[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7 陈力丹;王辰瑶;;“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论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J];新闻界;2006年02期

8 陶东风;;两代人为什么变成了两种人[J];民主与科学;2012年03期

9 陶东风;;消费社会的人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动物[J];民主与科学;2012年01期

10 李立;;消费主义下的粉丝文化[J];青年记者;2012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玲;超女粉丝与当代大众文化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1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61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