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动妇女在家庭迁移中的社会融入困境
本文关键词:农村流动妇女在家庭迁移中的社会融入困境
【摘要】:根据《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的调查数据表明,到2012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个变化说明了农村流动人口大批量的涌入城市,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也日益紧迫。 伴随着农村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过去跑单帮式的个人流动逐渐开始演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式迁移,在家庭迁移过程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我们将这些与丈夫一起流动在城市中的已婚女性称之为“流动妇女”。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访谈了十户流动妇女家庭与两个居委会,了解了流动妇女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状况,也基本获悉了居委会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规定和具体举措,取得了一定的第一手的访谈资料。 本文重点关注流动妇女的社会融入状况,,从城市化理论、性别理论和家庭理论视角分别分析了流动妇女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困境:流动妇女在从农村到城市的城市化过程中,会遭遇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矛盾,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将发生改变,她们日益觉醒的权利意识和独立意识与传统男权社会、夫权家庭结构产生巨大矛盾;而长期存在的男女性别歧视思想和家庭的束缚及限制也会影响流动妇女的就业和生活。 通过理论分析流动妇女所面临的问题,归纳流动妇女所面临的问题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分析现在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或没有资源来满足需求,进而针对这些特点,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分析哪些是社会工作能够做的,哪些是做不到的,根据问题的紧迫程度和难易程度制定了社会工作的服务策略。对于社会工作无法做到的方面,希望通过政策倡导能够予以解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春;;抢抓机遇 履行使命 建构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J];社会福利;2007年01期
2 本刊编辑部;唐德龙;;社会工作的地方探索——记天津市南开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02期
3 孙立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文化及社会基础[J];中国社会工作;1994年04期
4 王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院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5 新馨;社会工作专业——美国密苏里大学社会工作学院[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何昕;;如何唤起社会工作对价值的重视[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6期
7 ;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5期
8 张姝;;西北地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初探[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11期
9 王先胜;刘兴旺;;专职社会工作制度六大误区辨析(之一)[J];社区;2009年11期
10 朱希峰;;“四导”服务彰显个性 社会工作拓展空间[J];社会福利;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萍;;社会工作实践中价值认同的困境——以贵阳市“关爱老人·青春行动”活动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涛;;论社会工作专业在现代社会福利体系运作中的角色[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3 黄耀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的老年人机构照顾[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穆威;;贵州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棉月;;浅析社会工作的就业与挑战[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峻蔚;傅忠道;;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新趋势[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7 翟桔红;;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转变政府职能[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林雪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9 席小华;;论司法社会工作介入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必要性[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刘继同;;社会福利制度框架结构性变迁与社会工作专业战略性地位[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道芳;成立社区“流动妇女平安之家”[N];毕节日报;2008年
2 实习生 胡晓阳 本报记者 杨筱X;流动妇女平安之家温暖你我她[N];贵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罗妮;流动妇女也是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N];法治快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李绿江;服务流动妇女从社区抓起[N];南宁日报;2009年
5 李琰;德城区:流动妇女有了“家”[N];联合日报;2010年
6 林启波 邓华昌;合浦为流动妇女建“平安之家”[N];北海日报;2010年
7 李德勇;创建“流动妇女平安之家”[N];毕节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袁鹏;41.7%的流动妇女没有城里朋友[N];中国妇女报;2011年
9 记者 蔡旭;教会流动妇女防艾滋病[N];健康报;2000年
10 陈桂娟;我市“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已达400个[N];大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刚;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刘岚;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及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志丽;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卡;农村流动妇女在家庭迁移中的社会融入困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李翠屏;少数民族流动妇女的边缘性叙事[D];云南大学;2011年
3 李朋杰;中国首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专业认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嵌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期待下的人才队伍建设[D];西北大学;2012年
6 冯文娟;湖北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金美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践及反思[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方睿;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状况调查[D];安徽大学;2012年
9 卢方霞;首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对MSW教育的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范玉玲;从社会工作师的视角看中国的社区实践[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165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6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