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调适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09:0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调适机制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网络已经全面、深入的融入到了人类社会及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现实社会所延伸出的一种虚拟社会空间,它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可以在生活中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各种优越性和便利性。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有利一面的同时,也遇到了网络带来的问题---网络社会所引发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大学生群体是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和网络的接触也最为频繁,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还未完整形成,自律能力、分辨能力等还不够强,,所以更容易受到网络不利一面的影响,产生各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这些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养成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成为了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存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人格结构理论、网络伦理理论为理论依据,从大学生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相应的现实案例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现象和原因,构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调适原则和三大调适机制,即多方联动、协同引导机制、政府主导机制;利益调控机制。继而从四个方面设计了优化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一是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主性;二是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师资队伍;三是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四是加强网络技术开发与利用,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框架体系,为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4;G6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双;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建设[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2 李瀚;;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3期
3 杨新敏;国外网络文化研究评介[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4 肖永梅,胡树祥;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4期
5 张宏;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1165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6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