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同妻群体的艾滋病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15:26

  本文关键词:同妻群体的艾滋病风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艾滋病 同妻群体 风险研究 社会性别


【摘要】:艾滋病是当今社会致死率极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的出现是人们开始关注同性恋的原因之一,同妻是同性恋群体背后更弱势的群体,,她们受丈夫的影响极易成为艾滋病的潜在受害者。本研究试图揭示同妻遭受艾滋病风险的原因,借此增加社会对同妻更多关注,包容同性恋的存在,并探讨减少同妻,保护她们切身利益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虚拟田野调查的方法,辅之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在贴吧中跟踪观察了140余位同妻的贴吧活动,在5个QQ聊天群中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参与观察,最终挑选患艾同妻以及艾滋病高危同妻14人、感染艾滋病男同性恋者4人以及1名医生作为访谈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从敏感人群的对话中记录归纳了近4万字的访谈内容。同时,在QQ群发放并回收120份同妻艾滋病认知问卷,获取了多样、充足的经验材料。 对同妻艾滋病的风险研究以风险社会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风险理论将当前的社会风险分为客观和主观两大类。因此,对同妻群体遭遇艾滋病风险研究时也基于以上两方面进行。客观风险表示实际存在的一种既定事实,体现在社会的性别和文化两个层面,同妻感染艾滋病风险的性别原因主要体现在生理结构和性生活中存在不平等问题。而在社会文化的原因中,社会对男同性恋者的“污名化”和社会传统文化理念带来的压力都给同妻感染艾滋病带来了很大风险,其中社会传统文化思想包含传统的婚姻观、生育观以及对女性角色的期待,这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风险使得同妻容易感染艾滋病。主观风险则体现在对风险的看法和判断上,文中体现在已婚男同性恋者和同妻的心理和意识上。 对同妻艾滋病的风险研究,丰富了风险理论的应用范畴。在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的共同作用下,同妻成为社会和个人带来的艾滋病风险承担者;同时,艾滋病给同妻身体和生活都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影响。而解决问题则需要社会改变传统观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使社会相关组织伸之以援手。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12.91;C913.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康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防治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2 何建刚;;妇女艾滋病流行现状的社会性别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3 唐魁玉;刘冬;;社会文化视角下“同妻”现象的生成原因分析——一项虚拟社会人类学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景军;;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5 王力平;;污名化与社会排斥:低度认知下的艾滋病防治——基于甘肃省一般人群的调查分析[J];西北人口;2010年05期

6 夏国美;杨秀石;;社会性别、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风险[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7 王文卿;;社会网络对商贩流动人口艾滋病风险的影响机制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1167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67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2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