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基于调节聚集与特征框架的调节匹配对建言的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17-11-12 19:42

  本文关键词:基于调节聚集与特征框架的调节匹配对建言的影响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调节匹配 调节聚焦 特征框架 建言


【摘要】:随着人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关注,建言行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建言行为是指以改善组织环境为目标,以变化为导向,具有挑战性和自发性的决策行为。以往关于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有很多,然而却未涉及关于个体自我调节系统因素对建言影响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拟情境的纸笔测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调节聚焦与特征框架形成的调节匹配对建言的影响,并对调节匹配效应的内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一通过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以250名高校在校学生为被试样本,采用2(促进型调节聚焦vs.预防型调节聚焦)×2(积极特征框架vs.消极特征框架)的被试间设计,分别探讨情境诱导类的调节聚焦以及特质类的调节聚焦与特征框架形成的调节匹配对建言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情境类的调节匹配还是特质类的调节匹配都会对建言产生影响,与调节不匹配相比,调节匹配组的被试有更高的建言意向分数。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以144名高校在校学生为被试样本,采用2(促进型调节聚焦vs.预防型调节聚焦)×2(积极特征框架vs.消极特征框架)的被试间实验设计,从认知的角度分别探讨情境类调节匹配和特质类调节匹配对建言影响的内部机制。研究二的结果显示,在情境类调节聚焦与特征框架形成的调节匹配中,调节匹配部分通过加工的易通性对建言产生影响;而在特质类调节匹配中,加工易通性在调节匹配与建言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三将调节匹配与建言情境分离,使经过调节匹配操作的被试阅读不相关的建言情境进行决策,旨在探讨“正确感”的注意转移对调节匹配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以352名在校学生为被试,采用2(调节匹配:匹配vs.不匹配)×2(注意的转移:控制组vs.注意转移组)的被试间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情境类调节匹配中,在向被试呈现建言情境信息之前,将个体对“正确感”的注意转移到其真正的来源——调节匹配上,调节匹配对建言的影响会减弱,甚至出现微弱的反转;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特质类的调节匹配中。 总结而言,本研究验证了调节匹配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认知易通性在调节匹配与建言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无论是情境类调节匹配还是特质类调节匹配对建言行为有着相同的影响机制。此外,研究发现,调节匹配效应存在发生条件,当被试“正确感”的注意被转移时,调节匹配效应削弱,甚至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扩展了调节匹配效应的理论,也促进了调节匹配理论在建言行为领域的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昕;张志学;;组织中为什么缺乏抑制性进言?[J];管理世界;2010年10期

2 田晓明;王先辉;段锦云;;组织建言氛围的概念、形成机理及未来展望[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177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77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