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基于GIS的山东省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00:33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山东省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类型 影响因素 山东省


【摘要】:长久以来,乡村问题都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相对于城市,我国乡村的发展略显滞后。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乡村经济发展、优化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和山东省社会经济数据,结合ArcGIS10.1平台,首先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指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山东省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其次运用空间统计、缓冲区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影响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诸多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乡村聚落优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山东省乡村聚落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山东省的乡村聚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聚落整体的集聚程度较高;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密度不均衡,西部密度高于东部,中南部密度高于四周;大聚落与小聚落并存,聚落之间的规模差异较大;乡村聚落的集聚特征表现为同类集聚,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并存,低值集聚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山地丘陵区。(2)山东省乡村聚落景观指数特征空间分异较强。中部山地丘陵区聚落形态复杂度高于四周,北部地区形态复杂度高于南部地区,东部丘陵区形态复杂度高于西部平原区;乡村聚落规模差异性的空间特征,表现为高值集聚区聚落间规模差异大,低值集聚区聚落间规模差异小;在乡村聚落的聚合度上,整体表现为山地丘陵区域低于平原地区。(3)山东省乡村聚落地域差异性明显。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在县区级尺度上将山东省乡村聚落划分为六种类型:中等规模极低密度分布类型,其聚落形态特征较为规则;中小规模、中高密度分布类型,其聚落的破碎化程度较高而集聚程度较低;中大规模、中低密度分布类型,其集聚程度较高;中小规模低密度分布类型,其聚落的破碎化程度较高而集聚度较低;大规模低密度分布类型,其聚落的集聚度较高而聚落间的规模差异较大;小规模高密度分布类型,其聚落破碎化程度较高而集聚度较低,聚落间规模差异较小。(4)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有较大影响,地形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特征、形态特征均有影响;河流和公路对乡村聚落有较强的吸引力,距离河流、公路越近,聚落的分布密度与平均规模越大;农村经济与乡村聚落的空间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08;C912.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J];山地学报;2012年04期

2 张荣天;张小林;李传武;;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3 谢显奇;甘淑;余莉;任鹏飞;陈应跃;;岩溶山地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广南县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S1期

4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朱彬;;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5 文运;赵书彬;张娟;;乡村旅游发展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以美社村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单勇兵;马晓冬;仇方道;;苏中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及类型划分[J];地理科学;2012年11期

7 陈永林;周炳喜;孙巍巍;;城镇化中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及其区域效应——以赣南客家乡村聚落为例[J];江西科学;2012年05期

8 周晓珍;阎永康;;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驱动因子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山西科技;2013年01期

9 海贝贝;李小建;;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研究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梁帅;高峻;;上海滨海地区乡村聚落与河流要素耦合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力;;乡村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葫芦河流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范霄鹏;;新乡村聚落的营建基础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乡村聚落历史空间演化及其内部关联网络——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汪晓春;梅耀林;段威;许珊珊;;城市时代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优化及规划对策——以金坛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6 孙健;;乡村聚落绿化的景观美学原则[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宋若蔚;;延续川西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以都江堰某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8 刘安生;陈伟前;胡金燕;;常州市特色村庄规划引导浅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李扬;范霄鹏;;基于区域资源整合的新乡村聚落研究——旅游产业视野下的京郊新农村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复多;;乡村聚落的生态文化基础——文化名村规划布局的启示[A];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褚兴彪;山东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模型构建与优化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毛志睿;乡村聚落旅游开发的准入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岳大鹏;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发展与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珍;类型学在豫西乡村聚落更新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姚尚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当代乡村聚落布点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3 周亮亮;金华市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规律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祥熙;四川盆周山区乡村聚落发展度及其重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张凯博;类型学在黑龙江乡村聚落更新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

6 樊巧思;乡村聚落可持续性景观的设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7 吴琼;新型城镇化下乡村聚落的植物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祖木热提·牙克甫;塔里木盆地南缘乡村聚落环境适应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崔力丹;苍溪县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杜萍萍;两城一体化背景下交通干线周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78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78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