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银川市城市宜居性评价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30 18:29

  本文关键词:银川市城市宜居性评价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宜居性 主观满意度 空间差异 居民属性 银川市


【摘要】:城市宜居性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四个方面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并满足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需要,适宜人类居住、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性质。城市发展和规划的目标是要建设宜居城市。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住房紧张等诸多的城市问题,因此,宜居城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在“十五”-“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营造“宜居城市”,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开展宜居性评价,取得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科学成果。但是,城市宜居性最终是由居民的感受来体现的,不能单靠客观数据来判断城市的宜居性,而且客观数据不能足以展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还应加强对居民主观满意度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不同个人情况、家庭生命周期及不同群体等因素对宜居性的反馈,评价城市宜居性现状及其空间差异,以揭示城市宜居性建设的不足。 银川市作为首府城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08年,银川市被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正式授予“中国宜居城市”称号,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建设“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宜居性得到显著改善,但仍存在新城区快速扩张,基础设施服务不足;老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公共空地、休憩地缺乏;房价空间差异,导致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交通道路拥堵;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中小学生上学奔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银川宜居城市的建设。 鉴于此,在构建银川市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居住小区分布,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典型空间部位方便抽样(社区拦截)等方法,开展了常住居民问卷调查,较全面的获取了居民主观意愿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数学方法,科学客观的开展城市宜居性评价,并结合GIS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并为银川市宜居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城市宜居性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及其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银川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等特征,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银川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 2.根据指标体系,建立了居民满意度调查表,获取有效问卷749份,作为开展银川市宜居性主观满意度评价的基础数据,录入数据库,并结合被调查居民对不同层次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形成各指标相对于上一指标层的权重。 3.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出行便利性、居住舒适性、生活便利性、环境健康性和居住安全性等五方面和各分要素,对银川市居民关于城市宜居性主观满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居民对银川市宜居性的满意度总体评价一般,对生活方便性和居住舒适性的满意度较高,对环境健康性的满意度最低。 4.从被调查样本的年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等特征要素出发,对比了不同属性人群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的差异性,并运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属性人群对银川市宜居性的满意度差异较大,高知高薪人群,受其居住空间部位较优的影响,对宜居性满意度较高,而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家庭负担较重的家庭,满意度较低。 5.根据被调查居民所在小区的坐标点,将所有样本信息及其满意度计算结果导入空间数据库,运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银川市宜居性主观满意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主观满意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被评价的三个行政区中,金凤区的整体满意度最高,兴庆区作为老城区,其老社区所在的区域及南部新开发区域的满意度很低,但商业集中区周边的满意度相对略高,西夏区居民满意度表现出由中心向周边地区逐渐降低的趋势。 6.结合分析评价结果,今后在银川市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居住公共安全水平、促进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强化城市公共交通设施都是提升宜居银川发展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鹏;姚亦锋;张培刚;;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1期

2 任致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3 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4 吴良镛;“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规划;1997年03期

5 宁越敏,查志强;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9年06期

6 张文忠;;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3期

7 李雪铭;刘秀洋;冀保程;;大连城市社区宜居性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8 李志刚;吴缚龙;;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9 谌丽;张文忠;李业锦;;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J];地理学报;2008年10期

10 孟斌;尹卫红;张景秋;张文忠;;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伏湘;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40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40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f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