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问答平台用户承诺、自我效能与知识持续贡献意愿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13:02
本文关键词:社交问答平台用户承诺、自我效能与知识持续贡献意愿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承诺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知识自我效能 社交问答平台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Web2.0下的社交问答平台在问答网站的基础上,结合SNS属性建立社交网络,是知识社区和社交网站的结合,其采用的维基众包、Digg用户投票等机制改变了以往问答产品信息对接的模式,重建了人与信息的关系。然而,研究结果发现,在线问答社区中有大量的参与者并不将知识贡献出来与他人分享,“搭便车”现象比较严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曾经热衷于分享知识的活跃用户也兴趣渐失,不再参与知识分享。目前用来研究在线问答社区参与动机的理论有社会资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TAM模型、期望确认理论和沉浸体验理论等。已有理论都没能从心理、情感等内在动机来解释用户持续参与知识贡献的意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用户角度出发,引入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承诺理论,在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维度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构建问答社区用户持续参与知识贡献意向的理论模型,探讨在线问答社区中用户承诺、知识自我效能和用户持续知识贡献意愿之间的关系。从用户心理、情感等内在动机关注在线问答社区用户持续参与知识分享的意向,对理解用户参与知识贡献过程,帮助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本文的理论模型设计量表,调查知乎网的用户获取数据,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研究表明: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知识自我效能均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三者中知识自我效能的影响最大;规范承诺对用户满意度没有影响;用户满意度是知识自我效能和知识持续贡献意愿的部分中介变量。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在线问答社区提出如下建议,以帮助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1)控制问答质量,改善奖惩和激励机制,增加用户的持续承诺来提高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2)增加用户的社区归属感,激发用户对问答平台的情感依附;(3)整合资源,提高用户的知识自我效能,形成用户持续参与的正向循环。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爱辉;鲁耀斌;;SNS用户活跃行为研究:集成承诺、社会支持、沉没成本和社会影响理论的观点[J];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03期
2 戚媛媛;邓胜利;;交互式问答服务中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244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4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