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无声语言

发布时间:2017-12-22 05:09

  本文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无声语言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言语交际 文化 商务谈判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在今年来飞速发展。随着中国与西方合作日益密切,中国企业急需将业务扩展到海外市场。中国为给国外的投资商营造良好、稳定的投资环境,也采取了法律及政策上的支持。这些举措也推动了中国的商贸团体境外的投资。由此可见,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合作拥有长远、稳定的合作前景。 贸易合作离不开商务谈判,而商务谈判是跨国界的商务活动。言语交际是商务谈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最直接的交际手段。但是非言语交际,如姿势、体距、时间取向等更能真实、高效的传递信息和情感。尽管非言语交际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新兴学科,它引起学者们极大的关注。但对商务谈判中的非言语交际系统研究,在我国乃至于在西方都未深入开展。在商务谈判的研究中,文化因素对商务谈判和谈判双方的影响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本研究尝试探索商务谈判中的非言语交际,旨在增强中国谈判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意识,避免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非言语交际引起的失误,提高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率。 文化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集体主义在中国占主导地位。它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并与集体、社会、国家相互依赖,使国家更加和谐。美国则主张个人主义,重视独立平等。于是他们追求自我实现,更加的张扬个性。 中国人多运用高语境交流而西方有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德国等北美和北欧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的语言表达在大多数情况是不需要言语交际,而是非言语和语境式的,信息更多的依赖交流双方共有的文化及交际时的语境。而在低语境文化中,言语的作用非常突出,此时信息主要由语言传达。 此研究将运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对中西商务谈判中的非言语交际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材料及数据来自商务谈判、跨文化沟通及非言语交际相关文献著作中的实例材料。研究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作用和功能入手,以身势语、副语言、环境语这些方面对中西商务谈判中的非言语交际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非言语交际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及国际准则对商务谈判成功至关重要。语言信息提供的是谈判方想让对方了解的信息,而谈判方非言语行为传达的信息往往更能让对方了解其实际意图。非言语交际流有时在商务谈判中起到补充,转换,调节甚至会是对语言交际的否定。中西方商务谈判是促进中西方关系稳定,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纽带,需要引起双方足够的重视,从而促进谈判双方朝共赢前进。 本研究的意义有三点:第一是让中西方相关国家潜在的商务谈判者意识到文化及非言语交际,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二是使我们更加注意到非言语交际和中西方文化的教学;最后能够帮助提高商务谈判的成功率。 在全球一体化日益深化的下,人们需要用知识做后盾,国家需要用经济做武装,世界要求文化的多元化。真诚希望本研究能使人们意识到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文化差异的重要,并能帮助减少误解,促进互利共赢。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3;H0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盼盼;;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消除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2 刘明阁,秦志勇;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9年03期

3 饶旭鹏;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兼与霍曼斯比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邹姝丽;杨蕊;;从跨文化角度分析非语言交际的差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杨倩;胡春凤;;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J];商场现代化;2006年22期

6 莫运国;;社会交换理论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年04期

7 张丽娜;;探析非言语交际的文化意义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瑞珍;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在国际商务谈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周芬芳;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分析[D];湘潭大学;2006年

3 徐德凯;中西文化视域下的非言语交际[D];山东大学;2008年

4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18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318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