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科学研究应秉承的责任精神
本文关键词: 科学研究 社会责任 精神 道德实践 出处:《兰州学刊》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责任精神原本是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却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情吞噬。文章阐释了社会责任精神与科学研究的辩证关系,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统分析社会责任精神在科学研究领域渐行渐远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从根本上、本源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Abstract]:The spiri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originally the proper mea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it is consumed ruthlessly by "exquisite egoism".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iri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sing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ism,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for the gradual departure of the spiri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fundamentally and fundamentally.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C12
【正文快照】: 一、社会科学研究应秉承责任精神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理应有社会责任上的使命和规定性。无论学界对“社会责任”如何界定,都反映出科学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对国家、民族、人类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工科研究生培养浅谈[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2 叶奕芳;;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3期
3 余太和;学习研究方法 培养研究能力——谈大学生科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常正霞;;高师院校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5 裴江红;唐川林;何国旗;谭艳萍;;科学研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刘一;王晓宇;韩斌;徐新阳;;关于科学研究队伍岗位设置、聘任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0年01期
7 徐明明;;论科学研究思路[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郎全发;王云飞;张建东;;论社会科学研究应秉承的责任精神[J];兰州学刊;2014年03期
9 周汉昌;创新——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主题[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S1期
10 石林;教学与科学研究是高校学报的基本属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静;刘友学;魏光辉;;我国科学研究的现状浅析[A];首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筱兰;;跳高科学研究现状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严建新;王续琨;;论科学研究的微观动力[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4 唐丽;;科学研究中心理因素的作用[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5 李勇;陈玉林;;V.布什报告与美国战后科学研究信念的建构——从科学研究信念史的视角解读《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潘际銮;;二十一世纪焊接科学研究的展望[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7 张一枝;;《新工具》:探索的典范——培根科学研究思想管窥[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彤;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组织化[D];山西大学;2006年
2 于洋;关于科学研究禁区的哲学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4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47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