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物、人、需求——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三位一体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8-02-26 20:29

  本文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符号消费 批判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鲍德里亚指认现代社会已经由生产社会步入到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消费活动是不同于生产社会的,其消费目的由使用价值消费转向符号价值消费。这一消费转向并没有使得人在符号消费活动中完成人的价值实现,相反却被大量符号消费所异化。鲍德里亚将消费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联结主客体的需求关系都纳入到符号的秩序之中,并且将它们予以符号化,从而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符号消费批判理论,本文旨在对他的这一理论作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并由此展示当下消费社会的景观,即无法终结的消费异化既是现代消费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生存危机。
[Abstract]:Baudrillard points out that the modern society has moved from a productive society to a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consumption activities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roductive society. The purpose of consumption is from the consumption of use value to the consumption of symbolic value, which does not make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value in the activities of symbolic consumption complete. On the contrary, it is alienated by a large number of symbolic consumption. Baudrillard brings the subject, object and the demand relation of connecting subject and object into the order of symbol, and symbolizes them.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trinity critical theory of symbolic consumption,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his theory, and thus to show the landscape of the current consumer society. That is, the indelible alienation of consumption is not only the way of human existence in modern consumer society, but also the crisis of human existence.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565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提纲)[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茌良计;;符号的梦魇——评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孔明安;;技术、主体与形而上学的玄学遐想——鲍德里亚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唐正东;;发展的正义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考——从鲍德里亚的理论缺陷谈起[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陈亚娟;鲍德里亚:纽约知识分子圈里的大红人[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张义修;张一兵何以“反鲍德里亚”[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早报记者 许荻晔;“要以游戏的态度对待鲍德里亚的东西”[N];东方早报;2012年

4 唐学鹏;鲍德里亚的“拟像”死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康慨;鲍德里亚非常重要[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白刚 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生产的张力:马克思与鲍德里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季桂保;后现代的痴迷描述者[N];文汇报;2007年

8 刘国鹏;虚拟现实元年之后的人类命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戴阿宝;拟像(simulation)[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戴阿宝/译;鲍德里亚的“时尚”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孔明安;仿真与技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大伟;评析鲍德里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

本文编号:1539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539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1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