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计量分析
本文选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切入点:优秀成果奖 出处:《科学学研究》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指示器",具有重要的社会评价功能,第一至五届评奖结果见证了30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历届高校人文社科奖统计表明:传统优势学科逐渐式微,新的主干学科格局正趋于形成;获奖成果高度聚集在研究型大学,地方高校异军突起,差异化特色发展渐成取向;引领学者自觉打造学术精品,亟待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奖励机制;多学科综合研究尚有较大发展空间,跨学科研究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Abstract]:As an indicat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ward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social evaluation fun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to fifth awards have witnessed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statistics of previou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war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dominant disciplines are gradually declining and the new structure of the main disciplines is tending to form; The winning results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in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erge suddenly,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iated characteristics is gradually oriented, leading scholars to consciously build academic boutique,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reward mechanism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development i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A880140)
【分类号】:C12;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立新;;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计量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2 倪润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的现状与趋势[J];云梦学刊;2008年03期
3 王日春;王玉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变化与发展——基于历届优秀成果奖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2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纪宝成;[N];人民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顾海兵 余翔;[N];社会科学报;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苏东;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结构方式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刘洪波;;技术进步的情报保证和国家情报政策[J];图书与情报;1990年01期
3 汪芳;朱以才;;基于交叉学科的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思考——以社会实践调查和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城市规划;2010年07期
4 张少华;;浅谈当前大学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的现状[J];大家;2012年10期
5 盖建民;略论现代科学分类的基本原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耿连海;;犯罪现场概念质疑[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董旺远,张生智,林慧龙;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陈莉;;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马恒通;;大学与知识的进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管华;地理学性质的再认识[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洪石;突破性创新动因与组织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冯石岗;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文明中作用的探索[D];天津大学;2004年
4 韩来平;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李海萍;大学学术权力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袁同成;量化考评制度与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D];上海大学;2010年
8 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钟昌红;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程静;科学发展的非线性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郑文兵;技术科学发展的统计计量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王浩友;转型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其限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赵苁蓉;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龚玉;基于学科交叉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云;周学军;;历年教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2 钟刚,谢赤;从两篇“百优”论文多维透视我国会计学博士生的培养质量[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3 谢安邦,潘武玲;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12期
4 Б.Кедров;顾镜清;;科学技术革命:起源、规律性和前景[J];世界科学译刊;1980年03期
5 陈其泰;史学体系的重大创新——白寿彝先生主编《中国通史》成就略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6 陈至立;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导师座谈会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05期
7 王则温,张君 ,陈智峰 ,赵张耀 ,周煦炎;从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基本情况探讨博士生培养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9期
8 王则温,陈智峰,张君,赵张耀,周煦炎;与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探讨博士生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10期
9 王战军;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02期
10 王战军,林梦泉,李恒金;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春林;王博;王友强;;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学科定量分析及学科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年02期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十五”发展规划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0年03期
3 唐德才;;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困难的原因[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谭贤楚;刘伦文;叶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要性、理论及方法——基于社会学的分析与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黄向阳;;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人本标准[J];前沿;2011年15期
6 李承贵;;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变革走向[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0年02期
7 朱有志;社会科学学术创新的力量之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03期
8 ;人文学科研究30年回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9 黄慕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鉴特性及指标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陈志良;张世远;;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加强社科联组织建设 推动高校社科联建设工作[A];全国社科联系统第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前言[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3 刘川生;;刘川生在“2006·学术前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黄佳能;;安徽省文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简报[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林尚立;;下册编后记[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6 霍彦儒;;“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宝鸡召开[A];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编后语[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汤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适应时代的变化[N];文学报;2000年
2 叶继元;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法”[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孟广林;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4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刘金涛;独立思考 和而不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吴晶;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揭晓[N];西部时报;2007年
6 华东师范大学 谭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点想法[N];光明日报;2005年
7 记者 唐景莉;哲学社科研究年度经费达到1亿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记者 谢苗枫邋实习生 刘美华;88项国家社科项目花落广东[N];南方日报;2008年
9 教育部副部长 李卫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为党的理论创新作贡献[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刘劲杨 刘永谋;人文社科评价走上法治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4年
,本文编号:1591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59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