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论人文社科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契合

发布时间:2018-03-24 22:28

  本文选题:人文社科研究 切入点:本土化 出处:《科学决策》2014年09期


【摘要】:人文社科研究路径、成果表现形式、成果评价标准、成果评估机制有其特殊性不可能如理工科一样国际化。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是中国学者以国际视野、通用方法、统一规范、公认标准及国际语言从事研究。本土化的主要学术使命是彰显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元素、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人文社科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契合表现为,本土化与国际化水乳交融,互为依托,二者无高下之分贵贱之别。国际化不可全面西化,本土化不可固步自封僵化。
[Abstract]:The research path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manifestation of achievement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achievements 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achievements can not be internationalized a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is an international view, a general method and a unified standard for Chinese scholars. The main academic mission of localization is to highlight the Chinese model, the experience of China, the elements of China and the world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road. Loc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 intermingled, relying on each other.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high and low. Internationalization cannot be completely westernized, and localization should not be rigi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C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宁;;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标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新民;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的社会科学——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文化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陈卫旗;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移植和应用方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朱剑;;学术评价、学术期刊与学术国际化——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热潮的冷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英香;;西方档案学理论在我国本土化研究批评——以文件连续体理论为例[J];档案管理;2007年02期

2 生安锋;;跨世纪的中国学术理论之声——王宁教授的文学理论和学术成就[J];东方丛刊;2010年02期

3 顾红梅;;官本位与职业倦怠——探寻中国人职业倦怠之根源[J];法制与经济;2006年06期

4 刘家访;;课程改革十年:本土实践视角的检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宋丽梅;宁平;马志娟;;论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途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4期

6 武晓耕;;中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策略探析[J];编辑之友;2013年06期

7 辛燕;;人文社会科学英语著述出版现状与趋势探究[J];出版广角;2013年04期

8 许志敏;陈小彪;;学术期刊国际化研究局限、操作误区及其困境摆脱——基于国际传播学视野的分析框架[J];编辑之友;2014年01期

9 周仕德;;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整合的本土化研究探微:1999~2012——基于对整合以来著作镜像的文本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张新民;;从周边解释传统中国——《探索清水江文明的踪迹》序[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师清芳;;人文社会期刊国际化问题的思考[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罗桂湘;孔毅民;;广西气象科普本土化传播的实践与探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C];2011年

3 何春雨;;论建立有效竞争机制在学术期刊转型中的作用[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杜林致;认知归因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性[D];南开大学;2002年

3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家访;我国课程理论的本土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静;消弥与重构中的“查玛”[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羌丽;中国文科重点高校国际化科研生产力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任永锋;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之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张传杰;文化视野中的行政学理论本土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李晓彪;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研究方法的演进与中国学派构建[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李品;我国国情研究国际化发展评价指标与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徐桂珍;我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的路径选择[D];中南大学;2012年

7 陈f 晗;上海高校学生在国际学术交流领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菲利普·G·阿特巴赫;朱知翔;;至尊语言——作为学术界统治语言的英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2 阎光才;;中国学术制度建构的历史与现实境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何小清;;建国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国际化发展学科分析——基于SSCI、A&HCI(1956~2006)的定量分析[J];东岳论丛;2008年03期

4 王凤产;;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5 刘笑敢;;“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姚申;;学术期刊编辑规范与人文社会科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朱剑;;颠倒关系的再颠倒——学术期刊编排规范与“评价权力”关系辨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何小清;;建国以来大陆学术机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学术产出定量分析——基于SSCI、A&HCI(1956—2006)的定量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罗志田;;史学前沿臆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陈跃红;“学术国际化”种种[J];天涯;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再上台阶[J];高教与经济;2007年01期

2 余应鸿;徐辉;;提升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2期

3 ;我校在本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中取得优异成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时涛;;人文社科研究中的统计误用[J];统计与决策;2011年05期

5 ;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活动图览[J];教育文化论坛;2013年05期

7 奚广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开创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新局面——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战线;1998年07期

8 一丁;当前人文社科研究的障碍[J];教育艺术;2001年07期

9 陈少玲;立足地方 研究地方 服务地方——对地方性综合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工作的一点思考[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方志伟,黄祖辉;高校跨学科人文社科研究中心运作模式探索——浙大“卡特”的实践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创新管理 优化环境 推进黑龙江大学人文社科研究新发展[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2 时云;郭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辽宁省属高等学校为例[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人大代表 辽宁大学校长 黄泰岩 本报记者 郝欣 曾江 采访整理;人文社科研究要有担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陈叶军;学科交融促进人文社科研究“空间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黄洁;大型数据分析助推 人文社科研究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王修力 安徽大学中文系;社会计算:人文社科研究新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浙江树人大学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汤建民;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力量分布不平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杨敏;数字技术助力人文社科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郝日虹 张清俐;民族语文研究成为人文社科研究热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记者 毕全忠 温红彦;浙大人文社科研究拓展新空间[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李文亭;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迈上新台阶[N];江西日报;2010年

10 刘潇潇;语言数据库促欧洲人文社科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俞路曦;大学人文社科研究水平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方丹;人文社科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命题中的问题与对策: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0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660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