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礼物与狂欢——“微时代”网络社群红包的人类学阐释
本文选题:微时代 切入点:红包 出处:《民族学刊》2017年04期
【摘要】:微端红包在网络社群中扮演着"多重能指"的符号性角色,关涉着认同性仪式、情感象征与价值交换等诸多议题。微时代的网络社群红包作为人类学意义上的"礼物",在一种"流动的循环"中表现出集体狂欢的倾向,这进而实现了符号作为文化资本的情感性消费。在"微时代"背景下,网络社群红包作为现代人群生活方式的一个表征,其价值与意义也有待进行人类学层面上的阐释与反思。
[Abstract]:The micro-red envelope plays the symbolic role of "multi-signifier" in the network community, and involves many issues, such as identification ceremony, emotional symbol and value exchange and so on.As a "gift" in anthropological sense, the "red envelope" of the network community in the micro-era shows the tendency of collective carnival in a "flowing cycle", which realizes the emotional consumption of symbols as cultural capital.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era", as a representation of modern people's way of lif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online community red envelopes need to be explained and reconsidered in anthropological level.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C912.4;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英明;《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评介[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帕特里克·托特,让吕克·雅马尔,胡新和;从认识论到人类学及从人类学到认识论的交互反思[J];第欧根尼;2000年02期
3 韦树关;运用语言学研究成果拓展人类学研究的成功之作——读《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4 郝时远;郝时远在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开幕词[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周用宜;五十年学术生涯的写照——阮西湖著《人类学研究探索》评介[J];世界民族;2003年01期
6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J];民俗研究;2003年02期
7 郝瑞,张海洋;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二)[J];民族艺术;2004年02期
8 郝瑞,张海洋;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三)[J];民族艺术;2004年03期
9 林敏霞;以人为本——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和价值取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10 秦璞;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一飞;李彬;;关于我国都市人类学发展的几点设想[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首届都市人类学会讨论会提出加快都市人类学发展[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3 麻国庆;;祖荫下的社会认同:宗族、同族与门中——“传统”的复兴与创造的东亚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发言概要)(草稿)[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叶舒宪;;人类学质疑“发展观”[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亦园;;致人类学高级论坛贺信[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6 谢玉杰;;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闭幕词[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7 安晓平;苑鹏;徐杰舜;;人类学:人类历程的历史镜子[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8 阮西湖;张继焦;;国外都市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发展趋势[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9 王铭铭;;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10 王媛;;美国人类学协会伦理法典[A];共识(2010秋刊04)[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熙涵;人类学研究后继乏人[N];文汇报;2008年
2 田建明;泰勒:第一位对文化概念进行人类学定义的学者[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海路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走出山野”彰显人类学跨学科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王丽娜;中国走出去需要海外人类学[N];中国民族报;2012年
5 安晓平 苑鹏 徐杰舜;人类学:人类历程的历史镜子[N];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侯波波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提供多元视角的法律人类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郑少雄;2010年以来国外人类学研究动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晓剑;人类学不是历史的注脚[N];深圳商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李永杰 实习记者 章昕颖;海洋人类学:凝练与海洋相处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印度]沙赫;发展经世致用的人类学[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蒋俊;帝国边陲:桂西土司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石峰;组织参与的力量性与缺失性替补[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余冰;西街社会[D];中山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玲;汉代灾异思想的人类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陈祥;长跑和马拉松风靡中国城市的人类学探析[D];南京大学;2017年
3 丘文荣;南登屯村庄规划的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磊;荀令留香—文若之死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刘宇;蹲点:以湘西老村为例的人类学考察[D];中南大学;2006年
6 李凌飞;“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王世晓;网恋的虚拟人类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房琳;人类学生命史中移情问题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蔡柳青;蚕农经济生活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陶洁;关于城镇贫困人口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91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69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