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空巢老人 + 社会支持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17年19期
【摘要】: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为提高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6年2~12月,应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31.76±3.41)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7.33±2.99)分。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总得分为(43.16±3.26)分,生活满意度总得分平均分为(62.36±10.18)分,积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得分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313,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其生活满意度总分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332,P0.01);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为0.293,占总效应的43.34%。结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主要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对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效应,且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效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mpty-nester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empty-nesters.Methods from February to December 2016, we used convenience sampling,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simple coping style scal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to investigate the coping style of empty nester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 was analyz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intermediary effect analysis.Results the scores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 were 31.76 卤3.41 and 17.33 卤2.99 respectively.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of empty-nesters was 43.16 卤3.26,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life satisfaction was 62.36 卤10.18.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or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and total score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and total score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coping style was 0.293, accounting for 43.34% of the total effect.Conclusion Social support of empty-nesters has indirect effect on life satisfaction of empty-nesters by mediating coping style, and coping style plays an intermediary effect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
【作者单位】: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基金】:辽宁省科学规划基金(L13ASH003)
【分类号】:C9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宣;关注农村“空巢老人”[J];河北农业科技;2005年07期
2 黄佳豪;;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8期
3 杨秀婷;王春昕;王桂茹;何冬梅;;我国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8期
4 朱瑜;;城市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1年01期
5 邵德兴;;浙江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体系建设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6 温忠文;聂志平;;空巢老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1期
7 黄冠;唐树秀;王晶;;四川省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06期
8 吴春宝;陈琴;;农村空巢老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状况调查——以湖北省26个县869位农民为分析样本[J];调研世界;2013年11期
9 钮开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赡养问题的途径分析[J];学习论坛;2013年12期
10 金色;;国外空巢老人印象[J];人人健康;2009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树基;;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期待[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4期(总第84期)——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与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文选[C];2010年
2 李家成;;“空巢老人”生存状况和对策刍议[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4期(总第84期)——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与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文选[C];2010年
3 刘忠明;;做好空巢老人心理关爱促进心理健康的几点体会[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3期(总第87期)[C];2011年
4 余昌妹;符丽燕;杨晔琴;吴永琴;祝雪花;姜丽萍;李萍;;温州城区空巢老人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12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唐世明;;关爱空巢老人 维护社会稳定 浙江破解空巢难题的机制创建和国际示范[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李城;李丛英;;构建多元关爱体系,营造“空巢老人”温馨家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安徽省"空巢老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辛朝惠;严方才;;安徽省“空巢老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二)——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四——老年人与发展[C];2008年
8 王艳梅;李萍;刘芬;王慧;;乌鲁木齐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12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武林;安和平;;空巢老人特征及其生存质量状况分析——以湖潮苗族布依族少数民族乡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孟美;;构建和谐社会 应对空巢老人家庭问题[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晟 宗何;别让空巢老人“空”了心[N];中国老年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强继霞;空巢老人期待关注[N];榆林日报;2010年
3 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童风莉 方金友;关注“空巢老人”的物质与精神贫困[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瑜;谁来给“空巢老人”帮把手[N];工人日报;2009年
5 罗祥;是谁让他在孤独中死去?[N];中山日报;2010年
6 未雪;空巢老人呼唤心理陪护[N];无锡日报;2010年
7 ;3万多“空巢老人”享政府付费的“保姆服务”[N];惠州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梁捷;别让孤独困扰空巢老人[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李颖;空巢老人心病怎么医?[N];科技日报;2012年
10 通讯员 马英;建水实施“三关”工程服务弱势群体[N];红河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睿;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实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谢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3 刘星海;社区空巢老人排解孤独情绪小组活动项目报告[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周俊丽;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周博生;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孙姣;城市空巢老人社工服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鑫;社会工作视角下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陈晓婷;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侯梦龙;个案工作介入社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严清;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老人丧偶后适应性障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57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75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