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与成果评价
本文选题:社会科学 + 跨学科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是一种以集体智慧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现实问题的研究方式,具有以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为研究起点、以协作贯穿研究的过程、以创新作为知识生产的方式等特点。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社科研究的这一特点,探索适合跨学科研究的成果评价方式与方法。在开展社会科学跨学科成果评价时,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作为评价原则,可体现社会科学跨学科成果服务于社会的应用价值;在评价方法上,应重点考察跨学科成果对相关学科知识、方法等的整合程度;在评价过程上,对跨学科成果的评价,应当是历时的、动态的,即不仅评价成果在某一阶段的产出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亦考察成果在历经一段时间的考验之后,对阐释现实问题的适用性如何。
[Abstract]: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social sciences is a kind of research method of solving the complex realistic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with collective wisdom. It ha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or practical problem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cooperation run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Take innovation as the way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so on.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is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ethods suitable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In carrying out the evalu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achievements in social sciences,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which can reflect the applied value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achievements of social sciences in serving the society.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ults into relevant disciplines, knowledge, methods, etc.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the evalu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achievements should be of a lasting and dynamic nature.That is not only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utput of the achievement in a certain stage to solving the social problems, but also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result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a period of test.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基金】: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013-ZG-007)
【分类号】:C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其荣;;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发志;汪前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诺贝尔科学奖研究述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于汝霜;;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特点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5年03期
3 朱艳;林杰;;大学组织结构变革的价值取向及动力机制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年03期
4 江小华;程莹;;研究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素分析——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5年02期
5 胥昀;田云鹏;;医学论文作者单位标注问题探讨[J];编辑学报;2015年03期
6 胥秋;;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大学组织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7 刘东;张捷;;威廉姆森学术成就的方法论成因及其意义——兼论经济学中的跨学科研究[J];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8 苏彦捷;刘秋颖;;本科通识教育在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9 李杰;刘怡;吴永和;;交叉学科视角下的会计实验本质研究[J];会计之友;2011年13期
10 陈祖光;;基于跨学科视角的我国高校“学部制”改革路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勇涛;中国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2 于汝霜;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黄睿;跨学科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科研创新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伟;中国新哲学建设的文理脉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高磊;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高芳yN;华人精英科学家成长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培先;高中生物教材中渗透其它知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凤;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运行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孙伟琴;大学学部制改革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江珂珂;学科综合化背景下理工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丹丽;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发展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何翔;我国高校学部制改革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梁琴;大学学部制改革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汪征;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营造及其人才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9 马巍;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许丹青;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合作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勇;慎重评价——对《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的商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年05期
2 黄兆龙;学校教学目标成果评价[J];山西教育;1997年02期
3 赵振宇;关于社科成果评价问题及改进的思考[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陈朝宗;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5 么大中 ,张淑芳 ,罗欢;建立科学的社科评价体系[J];社会观察;2003年03期
6 邓毅;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改进成果评奖办法——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若干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邓毅;社科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6期
8 韦莉莉;加强成果评价 改进评价方法[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02期
9 杨力;;高校社科管理与高校社科成果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10 卢现祥;;实现高校成果评价的四大转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改进社科成果评奖——关于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思考[A];优化学术环境 促进学术繁荣——全国社科联工作会议主题发言文集[C];2010年
2 蒋仁言;;三个准则权生成模型及其在研究成果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陶澍;;推动科研发展要靠制度和规则,只靠自觉是靠不住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金成武;学术成果评价 期刊更有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杨红艳;学术成果评价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12年
3 胡真;科研管理标准化成果评价职业化[N];科技日报;2002年
4 代表民革江苏省委 武晓松;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建议[N];新华日报;2011年
5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黄海;坚持科学原则与思路创新评价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郑瑞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开放视野下的深度挖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陈春保;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在汉召开[N];湖北日报;2007年
8 ;经营管理(48)[N];中国电力报;2000年
9 卫人;评价科学了,,神圣殿堂方有净土[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王兆海;大时代需要大师级人才[N];中国艺术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增强;论改进我国社科成果评价制度[D];天津大学;2007年
2 姜颖;地方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俊;高校社科成果评价对高校社科发展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高月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周鑫辉;我国基础科学成果评价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盛辰光;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桂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张天文;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学术成果评价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许梅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景婷;基于灰色聚类方法的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64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76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