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类学视角下人的问题解析——布达佩斯学派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新阐发
本文选题:社会人类学 + 人的问题 ; 参考:《学术交流》2017年07期
【摘要】:人的问题,尤其人的分裂与统一,是马克思及其继承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义维度的阐发主要是从人的问题出发的。其中,布达佩斯学派立足于马克思和卢卡奇对于人的问题的分析,在现代性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释了人的问题。布达佩斯学派理论家们十分重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加之受卢卡奇从文化批判角度阐发人的分裂的影响,他们得出:现代性历史条件下人的问题依然如马克思和卢卡奇所分析出的,是人的本质与其存在的分裂,只不过这种分裂的实质展现为个体与类的分裂,个体与类的分裂是现代人生存危机的全部根源。马克思对人的异化的阐释和卢卡奇对人的分裂的阐发也都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危机,但二人都认为人的这种分裂是可以扬弃的。而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赫勒和马尔库什从社会人类学视角重新分析了人的这种个体与类的分裂,得出:这种分裂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正是现代人的存在方式,现代性历史条件下弥合这种分裂只能是在分裂中寻求共识。
[Abstract]:The question of man, especially the division and unity of man, is a question that Marx and his successors have been thinking about all the time.The elucidation of the humanitarianism dimension of Marx's thought by New Marxism in Eastern Europ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human problem.Among them, the Budapest School based on Marx and Lukacs' analysis of the human problem,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modernity to re-explain the human problem.The Budapest school theorist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Marx's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in addi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Lukacs'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vision of human beings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criticism.They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roblem of human beings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modernity is still, as Marx and Lukacs have analyzed,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ir existence, but the essence of this kind of division is the division of individual and class.The split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lass is the root of modern man's survival crisis.Marx's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alienation and Lukacs's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division also reveal the crisis of modern people's existence, but both of them think that this kind of division of human beings can be subsumed and abandoned.Heller and Markush,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Budapest School, reanalyzed the division of individual and 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concluded that this kind of division is not only inevitable, but also the way modern people exist.Bridging this division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modernity can only seek consensus in the process of division.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理论在东欧的发展与演变研究”(17CKS0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布达佩斯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研究”(14YJC720004)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蒂博尔·豪纳克;温权;;中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J];学术交流;2015年01期
2 衣俊卿;;一位伟大思者孤绝心灵的文化守望——布达佩斯学派成员视野中的卢卡奇[J];求是学刊;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红艳;;社会人类学视角下人的问题解析——布达佩斯学派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新阐发[J];学术交流;2017年07期
2 李晓敏;;重新审视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5年02期
3 王园波;;西美尔对青年卢卡奇异化思想的影响[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李其瑞;邱昭继;;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源流、方法与价值[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库珀 ,王庆仁;社会人类学发展的趋向[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2 米切尔;澹厂;;社会人类学[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1期
3 包智明;文化—社会—民族——试论社会人类学比较研究的分析单位[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08期
4 夏芒;社会人类学:地位、对象、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5 莫里斯·戈德利耶,黄纪苏;社会人类学产于西方,就离不开西方么?[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6年01期
6 赖大仁;马克思的社会人类学思想[J];南昌高专学报;2001年03期
7 ;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 (研究所 )简介[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8 刘宏;对欧洲华人经历的历史学和社会人类学阐释——评李明欢所著《欧洲华侨华人史》[J];世界民族;2003年04期
9 郭于华;透视转基因:一项社会人类学视角的探索[J];社会观察;2004年12期
10 李晓妍;;读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会人类学方法》后感[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平;;关子“尔曼里”的社会人类学思考[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2 谭东风;罗爱民;任义广;杨耀华;;基于符号学的人、机交互参考模型研究[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阮西湖;对当前社会人类学几个术语的认识[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玉俊;社会科学中的语境问题[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珍珍;中国宗族主义与日本集团主义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68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76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