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对和谐家庭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4-18 20:46

  本文选题:马克思 + 恩格斯 ; 参考:《兰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新时期,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家庭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科学解决,才能构建和谐家庭,才能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理论从爱情、婚姻、家庭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对我国婚姻家庭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关于婚姻家庭问题为切入点,梳理、概述他们对婚姻家庭的精辟阐述。积极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研究的积极成果。结合时代精神,将我国的婚姻家庭状况置于科学的价值取向下进行解读和分析,积极探索和谐家庭建设的举措。最终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营造“人人爱家,家家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
[Abstract]:In the new period, our country is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all aspects of the society have changed, the family as a social cell is also under unprecedented impact.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family, we must actively deal with them and solve them scientifically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famil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Marx's and Engels' family theory are expounded from love, marriage and family, and a series of important viewpoints are put forwar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in our country.In this paper, Marx and Engels' classic works on marriage and family as a starting point, combing, outlining their brilliant elaborati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Actively draw lessons from Marx and Engels on the positive results of family research.Combining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the situati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scientific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family actively.Finally, it makes people form the correct family concept, builds the good social atmosphere of "everybody loves the family, every family harmonious", and also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for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A811;C91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永梅;;油田女工引领和谐家庭建设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08年07期

2 戴国莲;;创建和谐家庭 促进企业发展[J];当代工人(精品版);2009年02期

3 刘莉;婚姻家庭领域内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对策[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4 宫桂杰,隋力力;论中国婚姻家庭及妇女解放[J];长春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5 赵尉杰;中国经济特区婚姻家庭的动荡与裂变[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4期

6 范莉莉;婚姻中隐私权的内涵特点及其保护[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闪婚”现象 专家言后患无穷[J];健康必读;2006年09期

8 ;该“挠挠”你的婚姻了?[J];健康大视野;2009年16期

9 韩硕;;省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在莱芜举办女性参政心理支持讲座[J];祝你幸福(知心);2010年05期

10 辛汝忠;;婚姻诊所[J];人民调解;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璇;;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姜乾金;;和谐婚姻=“爱”+“适应”——压力系统模型的和谐婚姻宣传指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辛nr;;从关键词和流行语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的变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姜乾金;;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跃;代世萤;;《司岗里》传说与佤族婚姻家庭形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宋大敏;;试论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自我解放[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增庆;魏莉;闵汉珍;刘筱娴;;婚姻家庭冲突与婚姻危机的影响因素[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程小丽;;扫描“80后”离婚状况[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丽华;;上海市学习型家庭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唐联尧;;文明家庭建设 老年人再立新功[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晨;使家庭社会和谐建设相得益彰[N];贵州日报;2005年

2 黄晓红;专家学者研讨和谐家庭建设[N];安徽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昕;三千婚姻家庭指导师免费培训[N];辽宁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宋美娅;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召开理论研讨会[N];中国妇女报;2006年

5 关力;婚姻家庭咨询师[N];工人日报;2007年

6 杜学敏;共建和谐幸福家庭[N];中国妇女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滑翔;和谐家庭是成功人生重要标志[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市妇联 杨敏;浅谈婚姻家庭和谐与创建和谐社会[N];营口日报;2008年

9 ;广东婚姻家庭建设协会 托起万家幸福 [N];中国社会报;2002年

10 郭砾;论和谐家庭建设的政策切入点[N];黑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林葆先;中国婚姻法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丽萍;理想、女性、习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举;性与秦汉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丁桂芳;哈尼族奕车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穆红琴;山西省永济县家事审判实践变迁及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卡佳图;论马里夫妻制的改革[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朝花;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对和谐家庭建设的启示[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宏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董海英;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及其对解决当代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的价值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营;中国东部农村婚姻支付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毛秀爱;社会工作介入婚姻危机人群的可行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杨侠;实践关系视野中的婚姻信任危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黄蕾;1949年10月至2010年中国大陆婚姻家庭史研究发展[D];扬州大学;2011年

8 肖强;婚戒、婚姻策略与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贺文洁;新中国女性婚姻家庭权利规制变迁[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贺路;婚姻支付中家庭策略向个人策略的转向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0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770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