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毒品社会学的民族志研究:高危行为的知识生产

发布时间:2018-04-26 12:13

  本文选题:毒品民族志 + 高危行为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4期


【摘要】:为应对日趋严峻的毒品问题,在隐秘人群之中捕获毒品使用模式、新型毒品流行趋势及多药物滥用的关键信息,进行吸毒人群与公共卫生的关联研究,毒品民族志无疑是比较理想的调查方法和工具。作为毒品民族志的知识生产路径,本研究采取多点民族志研究策略与文化敏感性策略,来提炼个案要素分析法,同时利用批判医学人类学理论,去探索主位的、可靠的及关键的高危行为信息。在这其中,就艾滋病感染途径进行溯源研究是一项重要任务,可借之证实艾滋病感染风险最主要的人群、场所与行为,探究高危行为的社会根源、风险认知的人群差异和亲密关系的分类表达及其知识与行为分离的危害,从中探测所蕴含的公共卫生意义,获取接地气的、细节性的洞见。最终在高危行为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为设计最具文化适切性的毒品问题之对策提供基础性决策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drug problem, to capture drug use patterns, new drug prevalence trends and key information on multi-drug abuse among the covert population, and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rug users and public health, Drug ethnography is undoubtedly an ideal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tool. As the path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drug ethnography, this study adopts multi-point ethnography research strategy and cultural sensitivity strategy to refine the cas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at the same time use critical medical anthropology theory to explore thematic. Reliable and critical high-risk behavior information. Among them,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conduct traceability research on the route of HIV infec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confirm the population, place and behavior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of HIV infection, and to explore the social root causes of high-risk behaviors. The difference of risk cogni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 and the harm of separation of knowledge and behavior can detect the meaning of public health and gain the approachable and detailed insight.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data analysis of high risk behaviors, it provides the basic decision basis for designing the most culturally appropriate dru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分类号】:C95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程峰;陈虹;李建华;张灵麟;胡虹;William Stewart;沈洁;;云南四川部分城市注射毒品人群高危行为的快速需求评估[A];第七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张青元;张志杰;赵晓花;;性病、艾滋病流行高危行为因素分析及对策[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胡霞;俞诚;曹敏华;蔡年娥;吴建英;邵群;;江西省景德镇市MSM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与感染状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洪波;;团结合作,迎接挑战[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5 李春兰;何益群;王玉婷;顾晓静;;精神科开放病房照顾者对患者高危行为的认知调查分析[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6 马铁成;;墨西哥2008世界AIDS大会男同部分介绍[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姚敏 通讯员 翼飞;吸毒和不安全性行为是高危行为[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2 刘恕 张显峰;他们为啥如此恐惧?[N];科技日报;2003年

3 健康时报记者 刘永晓;面对千名HIV感染者[N];健康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石小宏 刘兰 蒋君芳 刘宏顺 孙琪;4237名艾滋病人得到免费治疗[N];四川日报;2010年

5 ;真情呵护健康 倾力构建和谐[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6 YMG记者 于明君 通讯员 刘正毅 王朝霞;我市培训高校防艾志愿者[N];烟台日报;2010年

7 郑灵巧;艾滋病感染者报告数增幅加速[N];健康报;2005年

8 记者 付鼎臣 通讯员 罗丹;我市防艾工作成效明显[N];湘潭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邻;我省加强对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综合干预措施[N];贵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文;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庄勋;建筑劳务输出人员和渔民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钱小爱;抗病毒治疗对我国部分美沙酮门诊HIV阳性服药人员高危行为影响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安全平;男男性接触者性别角色自我认定与艾滋病高危行为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3 王(?);太原市MSM人群高危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吴青青;个体经商人群HIV感染情况和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肖民扬;HIV/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相关歧视/耻辱及高危行为的调查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6 刘明华;江苏省男男性接触人群人口学因素与艾滋病高危行为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7 吴瑛;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社会文化透视[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曾亚莉;性服务男性顾客的基数估计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苏宏鑫;长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5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05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