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影响人际友善的三重关系及其现实解析

发布时间:2018-04-26 14:05

  本文选题:友善 + 关系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年01期


【摘要】:人际友善关系问题在总体上属于现代社会的伦理秩序问题,即个体与共同体分离下的个体道德意志与伦理精神的关系问题。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都影响着现代社会人际友善的形成。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际友善的贯彻落实要立足于“个体—国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之上,而这种关系逻辑也预示了国家于人际友善实现的主导地位。
[Abstract]:The problem of interpersonal friendly relationship in general belongs to the ethical order problem in modern society,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moral will and ethical spirit under the separation of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and between public sphere and private field all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interpersonal friendliness in modern socie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itizen morality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personal friendlines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tate" and "state and society". The logic of the relationship also foreshadow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state in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friendlines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C912.1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桂蓉;;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及其培育[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卫琦;;略论中华传统武德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精神的借鉴意义[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在荣;张传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国桢;陈支平;;闽台家族对炎黄文化的追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爱华;简论科学伦理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2 曹远州;培植公民伦理精神[N];厦门日报;2006年

3 樊浩;和谐伦理的道德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段 文;建设法治经济要从重构市场伦理精神开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广东警官学院 杨经录;和谐社会需要伦理精神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张霄;功利逻辑、伦理精神与社会信任[N];光明日报;2013年

7 陈锦文 汕头市委党校;教育应注意伦理精神培养[N];汕头日报;2008年

8 ;世纪探索:“中国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白永伟 大同日报社;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N];大同日报;2011年

10 卢斌;NGO的伦理精神与公共责任[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炜;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徐飞;论生态公民的伦理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7年

3 周玮;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苏洁;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彬;企业伦理精神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D];新疆大学;2003年

6 刘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及其培育[D];中南大学;2006年

7 朱爽;韦伯经济伦理精神及其当代理性启示[D];新疆大学;2010年

8 万思志;和谐与发展中的伦理精神[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邓纯余;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性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春梅;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伦理精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6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06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