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者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17:27

  本文选题: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步伐不断加快,搞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人才队伍建设是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乃至本土化的重要方面,只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稳定的传输载体和后备力量。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如何在起步阶段加强社会工作内部的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引进、稳定和提升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他们创造力,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益,使社会工作进一步发展充满活力和后劲,是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在对西方激励理论分析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圳市社会工作者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不断完善我国社会工作者激励机制,从而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本文的核心概念、相关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即激励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介绍我国社会工作者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工作人才的吸引、稳定和提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四部分则根据第三部分的分析,对社会工作激励机制的完善做了几点设想,包括完善的必要性、所遵循的原则、机制设计;第五部分对社会工作者激励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文章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在现代社会工作管理中,激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激励对于不同的职业领域,甚至同一职业中的不同人群,是不大相同的。一些具有普适性意义的激励基本理念是可以归纳出来的,但我们却不可能设计出一套具有普适性作用的激励机制。本研究针对我国社会工作者激励机制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完善,这将不断丰富我国社会工作者激励机制建设的理论内容和实践依据,对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 tal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pecialization,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even lo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of social work ca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have reliable and stable transmission carrier and reserve force. The social work in our country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How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social work in the initial stage, establish a set of scientific incentive mechanism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ntroduction, stability and promotion of social work talents, and fully arouse their enthusiasm.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to exert their creativity,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benefit of social work, and mak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full of vitality and stam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incentive theory and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workers' incentive mechanism in Shenzhen,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workers in our country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work in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the core concepts of this paper,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as well as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tudy, that is, the basic theory of motiva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ocial workers' incentive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it focuses on attracting talents of social work. The fourth par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hird part, makes some tentative idea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ocial work, including the necessity of perfection, the principles followed, and the design of the mechanism; The fifth par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f social worker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discusses the ne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modern social work management, motivation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But incentives are not the same for different fields of occupation, or even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the same profession. Some basic ideas of motivation with universal meaning can be summed up, but we can not design a set of incentive mechanism with universal func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ocial worker incentive mechanism in China, this study has carried on the reasonable consummation to it, which will enrich the theory content and the practice basis of the social worker incentiv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unceasingly. It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理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渐入佳境[J];中国人才;2011年13期

2 张敏杰;;联合督导在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应用[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黄志华;;为了社工根植于浦东——浦东人在社工芳草地辛勤耕耘着[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5期

4 周沛;;谈社会工作实务的“介入性”与“嵌入性”[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代曦;;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选择[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07期

6 李鹏;高卫东;;社会工作: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左斌;;广州市团校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培训开局可喜[J];青年探索;2011年04期

8 战奕霖;赵建华;;香港戒毒社会工作经验与启示[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5期

9 滕燕华;;成人高校社会工作教学实践的反思[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7期

10 张大维;;从社会服务看香港社区发展理念(三) 专业服务来自缜密的制度支持[J];社区;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海凌;;社会工作者法刍议[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2 涂雪峰;;社会工作者的调解者角色[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铎;姬中宪;;略论《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4 马伊里;;实施《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5 何海兵;;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刘秋云;向红笛;张洪玉;;社会工作者与护理管理者工作协调的重要性[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黄慧玉;邬春华;王群;彭乐存;;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评价[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8 陈钟林;;对社会工作者介入儿童问题的实践反思[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9 席小华;;论司法社会工作介入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必要性[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朱春凤;;浅谈应用心理咨询技巧结合社会工作方法为住院伤残军人服务的体会[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联合国青年发展指标专家组会议成员、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苏颂兴;让社会工作者参与“守护生命”[N];文汇报;2008年

2 于丽雯;500多位社工持证上岗[N];无锡日报;2008年

3 记者 刘联;我市首批持证社工上岗[N];珠海特区报;2008年

4 记者 徐蕴;2009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时间确定[N];中国社会报;2008年

5 记者 张丽霞 通讯员 赵勇 任俊;四川如期举行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N];中国社会报;2008年

6 记者 张丽霞 张燕 通讯员 刘志伟;广东三至五年内社会工作者将达三万名[N];中国社会报;2008年

7 记者 朱勤 通讯员 周金康;社区社会工作者从“海曙模式”中脱颖而出[N];中国社会报;2008年

8 记者 张淑君;民盟成员建议早日出台《社会工作者条例》[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中华社工部;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精神品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武洁;社会工作者“多起来”还需适宜的土壤[N];贵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斌;禁毒非营利组织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2 刘岚;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及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太斌;治理理念下的政府和社会伙伴关系构建[D];上海大学;2007年

4 柴定红;英美社会工作专业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南开大学;2009年

5 玄泽亮;上海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现况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孙志丽;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唐斌尧;中国转型期非正规就业女性群体的福利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9 孙跃;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擎擎;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路径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洁;北京市社会工作事务所中社会工作者的激励状况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3 赵方方;社会工作者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孙晶晶;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本土化发展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5 尚晓姣;社会工作机构服务专业化评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丽杰;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贾平楠;社会工作行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转初探[D];吉林大学;2012年

8 童翎;核心竞争力对社会工作者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军平;社会工作者与义务工作者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黄文斌;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74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74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