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未成年——河南农村的早婚及其社会运作机制
本文选题:结婚未成年 + 人生任务 ; 参考:《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11期
【摘要】:早婚现象与文化传统相契合,来自于缔结婚姻作为"成人礼"的共识,然而现实中的悖论在于,结婚却并未独立,结婚而未成年。本文以"结婚未成年"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发生机制与社会效应。认为,在婚姻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产生以后,农村社会的早婚传统演化为了"结婚未成年",由此而引发了代际关系失衡、婚姻家庭生活被割裂,婚姻风险剧增、留守儿童的成长等诸多社会效应。如今,这套社会运作体系已经愈来愈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建构社会纠偏机制,以保证家庭再生产的完成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early marriage coincides with cultural tradition and comes from the consensus that marriage is concluded as a "rite of adulthood". However, the paradox in reality is that marriage is not independent, and marriage is mino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and social effect of marriage underage. It is believed that after the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marriage market emerged, the tradition of early marriage in rural society evolved into "marriage underage", which led to the imbalance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the separati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 and the sharp increase of marriage risk. The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many other social effects. Nowadays, the social operation syst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continue. We must construct a social correction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family reproduction and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rural society.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及其风险应对机制构建研究”(编号:14CSH029)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资助项目(编号:2016-YXXZ-14) 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项目“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要素;资源与出路”(编号:2017-SG-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2.82;C91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兰宁;代际关系新走向与代际和谐——评王树新主编的《社会变革与代际关系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年06期
2 贺雪峰;;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3 吴记峰;胡维维;黄蓉;;鲁东南农村代际关系变迁研究——一个四世同堂家庭代际关系的百年嬗变[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贺雪峰;郭俊霞;;试论农村代际关系的四个维度[J];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5 杜晓;;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失衡问题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孙新华;王艳霞;;交换型代际关系:农村家际代际关系的新动向——对江汉平原农村的定性研究[J];民俗研究;2013年01期
7 弗朗西斯·哥达尔 ,邵涡阳;战后法国代际关系的历史演变[J];中国青年论坛;1989年Z1期
8 吴鲁平;结论与预测:当代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J];中国青年研究;1994年03期
9 苏军;尚须计深谋远──安居之后代际关系探析[J];社会;1997年12期
10 贺常梅,乔晓春,程勇,朱萌,陈卫;中国人的代际关系:今天的青年人和昨天的青年人──实证研究报告[J];人口研究;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彦芳;;敬老尊老与代际关系的调适[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黄励;;双向自立的新型代际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申堂;;代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周祝平;;城市化加速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代际关系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张彬若;周士猹;;构建和谐家庭与代际关系[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苏世林;;建立平等和谐的代际关系[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姜德珍;;如何调适代际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祝平;;城市化加速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代际关系研究[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骆庆云;;家庭在老年人生活中的作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唐朝材;李志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人家庭的变化与代际关系研究[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社会学博士 孙沛东 早报记者 田波澜 采访整理;当代中国代际关系有其历史维度[N];东方早报;2014年
2 周月华;在代际融合中完善家庭养老功能[N];中国社会报;201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陈午晴;华人社会代际关系在变动中传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露风;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代际关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康岚;反馈模式的变迁:代差视野下的城市代际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范成杰;代际失调论:对江汉平原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云飞;“多子未必多福”:农村代际关系与养老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红伟;当前分家实践及其对家庭秩序重构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3 闫晓娜;基于面板数据分析代际关系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亚红;从亲密到疏离:当代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董洪超;代际关系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6 S.BOLORTSETSEG(柏花);从价值观差异看代际关系变迁趋势[D];吉林大学;2017年
7 江雪岩;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新特点与代际关系的合理重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俊;代际关系变化对居民养老的影响及社会工作的回应[D];复旦大学;2013年
9 魏冬芹;农村隔代抚养模式下代际互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贾林州;中部农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8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7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