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角色表演与乡村女性主体性的建构——皖东T村妇女“做会”现象的深描
本文选题:仪式 + 角色表演 ; 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乡村女性的角色与主体性问题是乡村社会研究和性别关系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性别不平等和结构主义的理论范式更多关注女性的不平等问题,并常常把性别关系的各种问题指向社会制度和男权社会的结构。然而,这一范式遮蔽或忽视了诸如女性当家等性别关系的多样现实形态。皖东T村的经验就呈现出了父系从夫居婚姻家庭制度依然维续与妇女普遍当家做主等悖论现象,从实践建构论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可领会到现实生活中乡村女性的行动实践对性别关系价值与文化的建构意义。解析T村妇女"做会"现象的"深层密码",会发现这一仪式不仅仅是妇女自组织的普通集体活动,而且为乡村女性建构角色和主体性文化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机会和舞台。在仪式过程中,乡村女性主动建构起公共的空间与舞台,并通过集体表演和社会建构实践,建构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隐性权力"和具有女性主体性的价值与文化象征体系。
[Abstract]:The role and subjectivity of rural women ar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rural social research and gender relations.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gender inequality and structuralism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equality of women and often points the various problems of gender relations to the socia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of patriarchal society. However, this paradigm obscures or ignores the diverse realistic forms of gender relations such as female heads of household. The experience of T Village in East Anhui Province shows the paradoxical phenomena, such as patrilineal marriage and family system still maintain and women generally take charge of their own house, which can be understood and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constructivism. We can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ural women's action practice to the value of gender rel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n real life. By analyzing the "deep code" of the phenomenon of "doing society" of T village women, it is found that this ceremony is not only a general collective activity organized by women, but also provides a special opportunity and stage for rural women to construct their roles and subjectiv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ceremony, rural wome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onstruct public space and stage, and through collective performance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construct the "recessive power" of women in the family and the value and cultural symbol system with female subjectivi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C913.68;C91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J];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01期
2 王会;杨华,;;规则的自我界定:对农村妇女主体性建构的再认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崔应令;;乡村女性自我的再认识 一项来自恩施土家族双龙村的研究[J];社会;2009年02期
4 杨善华,柳莉;日常生活政治化与农村妇女的公共参与——以宁夏Y市郊区巴村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陆益龙;生育兴趣:农民生育心态的再认识——皖东T村的社会人类学考察[J];人口研究;2001年02期
6 佟新;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中国家庭暴力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年01期
7 阎云翔;家庭政治中的金钱与道义:北方农村分家模式的人类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业方;;家庭及村庄核心功能变迁与妇女权力的建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张丽辉;;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村庄内生秩序生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16期
3 韦艳;;“厚此薄彼”还是“同时兼顾”?——农村已婚女性的代际支持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03期
4 宋月萍;张婧文;;越少就会越好吗?——婚姻市场性别失衡对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03期
5 刘燕峰;;农村地区党员老龄化现象剖析——基于对缙云县农村党员的调研[J];延边党校学报;2017年02期
6 车东石;;反腐倡廉视角下的村官腐败制度性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年04期
7 杨凡;;妇女生命历程对其男孩偏好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7年02期
8 陆益龙;;仪式、角色表演与乡村女性主体性的建构——皖东T村妇女“做会”现象的深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9 李俏;陈健;;变动中的养老空间与社会边界——基于农村养老方式转换的考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10 胡洁人;费静燕;;两岸农村社区营造过程中的人文要素对比研究——以台湾珍珠社区与上海雪米村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锦清;李宽;;当前农村研究中的真问题[J];探索与争鸣;2012年11期
2 陈锡文;;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与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田毅鹏;;乡村“过疏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两难[J];浙江学刊;2011年05期
4 王会;;性别、社会分化的村庄实践: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角色调适——基于浙东鹅村的考察[J];青年研究;2011年01期
5 陈柏峰;;农村仪式性人情的功能异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陆益龙;;关系网络与农户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陈锋;;依附性支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J];西北人口;2011年01期
8 蔡禾;;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J];开放时代;2010年09期
9 陆益龙;;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人文杂志;2010年05期
10 宋丽娜;;河南农村的仪式性人情及其村庄社会基础——深化理解村庄社会性质的新视域[J];民俗研究;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义廉;;论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言说与传播[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2 朱菊香;;女性主体性下滑和性别话语的差异——女性文学从小说到电影的思考[J];江淮论坛;2013年03期
3 张培英;周静;;女性主体性的迷茫与困窘——解读曹明霞小说中的婚姻[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单小曦;;西方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之路与学理反思[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陈李萍;;波伏娃之后——当代女性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体性批判[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陈佳;孙瑜;;“疯癫”的背后——从女性主体性探寻的角度看《藻海无边》[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王俊棋;;阶级与性征:女性主体性的新道路——基于科拉·卡普兰《潘多拉的盒子》的解读[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万益;李昀;;后解构的女性主体性:在“现”与“后”之间游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金鹏辉;吕冰;;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体性意识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张锦智;;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女性主体性发展问题探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玲;;在对存在不完满性的自觉承担中建构女性主体性——论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母性颂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慧翼;性别视角被转换 女性主体性“滑落”[N];文艺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昆;女性主体性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鄢寒梅;女性主体性建构:小说《明智的孩子》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3 张藩;《千年圣殿》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D];湘潭大学;2015年
4 邢芸;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宠儿》中女性主体性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翟文静;艾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陈洋钰;珍妮特·温特森小说《正常就好,何必快乐》中的叙事策略与女性主体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7 惠羽X;[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8 陈恺熙;论《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中黛拉的成长与对女性主体性的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9 阎聆萱;解读《神谕女士》中琼的女性主体性[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10 刘宁;当代文学视野中的女性主体性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82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8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