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因果效应再考察
本文选题:社会网络 + 职业获得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09期
【摘要】:以往关于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之间因果性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思路:一是考察个人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和职业获得之间的关系;二是考察个人在职业获得过程中动用的社会网络资源和职业获得之间的关系。这两种思路都存在逻辑上的漏洞。本文提出了一种证明社会网络对职业获得因果性效应的新思路。根据这一思路,通过分析2007年"城市新移民"调查数据,作者更加逻辑严密地证明了社会网络对职业获得的因果性效应。
[Abstract]:There are two main ways to study the causality between social network and occupational acquisition: one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network resources owned by individuals and occupation acquisition; The second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network resources used by individuals in the process of occupation acquisition and occupation acquisition. There is a logical loophole in both ideas. In this paper, a new idea to prove the causal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on occupational acquisitio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is idea, by analyzing the survey data of "new urban immigrants" in 2007, the author proves more logically the causal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on job acquisition.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C912.3;C91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萍 ,熊云生 ,吴敏;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研讨[J];决策探索;2005年07期
2 彭华涛,谢科范;创业社会网络的概念界定及拓展分析[J];学术论坛;2005年02期
3 安建增;王绽蕾;;从社会网络视角论西部农村现代化的途径[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7期
4 吴玉锋;;从传销看社会网络的生产[J];商场现代化;2008年07期
5 余桂玲;;从社会网络视角看企业创业活动[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6 彭兰;;从社区到社会网络——一种互联网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J];国际新闻界;2009年05期
7 余建华;;支持与束缚:传统社会网络与地下“性产业”中的女性——以《生存与体验——对一个地下“红灯区”的追踪考察》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7期
8 黄一戎;张伟炜;;浅谈社会网络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11期
9 雷玉琼;徐刚;;社会网络作为资源流动渠道的理论建构[J];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10 孙大鹏;朱振坤;;社会网络的四种功能框架及其测量[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尚意;吴莉萍;王策;;都市更新中社区社会网络变迁的结构主义分析——以北京西单南太常社区整体搬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郭彦丽;;社会网络视角下组织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研究[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3 张闯;;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渠道权力结构与策略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祝坤;许晓晖;安丽霞;;试论社会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易行健;张波;杨汝岱;杨碧云;;家庭社会网络与居民储蓄行为——基于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范昕;面对巨大的社会网络,你无法独立存在[N];文汇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蔡双喜;家政服务员如何建构社会网络[N];中国妇女报;2013年
3 贾利强;人物研究须重视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梁捷;节点人际关系[N];经济观察报;2012年
5 ;加强理论研究 推动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黄毅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消费者研究工作室;礼尚往来维系社会关系[N];南方日报;2004年
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2012,寻求一份心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裴志军;社会网络与经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2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3 高红艳;社会网络与“新生存空间”的生成[D];上海大学;2007年
4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5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国有企业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行为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利娟;都市菜贩的社会网络建构[D];西南大学;2015年
3 梅芳;现代流动人口同乡组织社会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网络视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园园;社会网络的求职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张玲;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群体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6 高继波;城市居民社会网络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7 吴慧之;美国社会资本的阶段性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亚萍;社会网络视角下的陕西农村社区养老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9 蒋双;个体特征、市场环境和资源需求对东山再起者社会网络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10 屈超;社会网络中强关系团队和弱关系团队形成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89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8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