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思想与当代中国的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8-05-17 13:30

  本文选题:费孝通 + 志在富民 ; 参考:《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作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代宗师,费孝通先生的研究始终立足于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坚持学术研究要服务社会并致力于"富民",提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应该服务于满足人民的需要,提出发展"人民的社会学"。费老一生都致力于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致力于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富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认识和总结中国各地农村"富民"的经验,费老不断发展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对费老著述中有关"志在富民"思想源流及发展的回顾和分析可知,费老强调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应采取不同模式,同时指出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背后面临的更大挑战实际上是文化问题。费老晚年着重论述的"文化自觉"和他之前有关农村发展的论述一脉相承,这些思想对认识当代中国农村的脱贫攻坚战略和政策实施有着重要启示。
[Abstract]:As a master of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Mr. Fei Xiaotong's research has always been based o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Insisting that academic research should serve the society and devote itself to "enriching the peopl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he research of sociology anthropology should serve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develop the sociology of the people. Throughout his life, he devoted himself to lifting peasants out of poverty and to combining academic research with national prosperity. Through understanding and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enriching the people" in various rural areas in China, he developed the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ology,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Through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of "aiming to enrich the people" in his works, he emphasizes that different models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bigger challenge behind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is actually the cultural problem. In his later year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his previous exposition on rural developmen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se though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of overcoming poverty in contemporary China's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飞舟;;论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以政府行为研究为例[J];江海学刊;2016年01期

2 刘豪兴;;志在富民 皓首不移——费孝通及他的乡村考察[J];农村工作通讯;2005年08期

3 刘卫民;江村经济六十年──费孝通教授访谈录[J];战略与管理;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跃根;;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思想与当代中国的脱贫攻坚[J];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04期

2 付建军;;清单制与国家治理转型:一个整体性分析框架[J];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02期

3 林雪霏;;双重“委托-代理”逻辑下基层政府的结构困境与能动性应对——兼论基层政府应然规范的转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02期

4 吴建平;;地方工会“借力”运作的过程、条件及局限[J];社会学研究;2017年02期

5 付建军;;当代中国公共治理中的清单制:制度逻辑与实践审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05期

6 周丹丹;李若晖;;“知母不知父”的中国谱系[J];社会;2016年05期

7 李友梅;;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J];社会学研究;2016年05期

8 应星;;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再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9 彭云;;从“县政改革”到“县域治理”:县域政治研究述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10 栗潇远;;践行与自律——从费孝通先生那里追寻学术道德[J];留学生;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伯清;;时间、叙事与想象——将历史维度带回社会学[J];江海学刊;2015年05期

2 陈家建;张琼文;;政策执行波动与基层治理问题[J];社会学研究;2015年03期

3 付伟;焦长权;;“协调型”政权:项目制运作下的乡镇政府[J];社会学研究;2015年02期

4 周飞舟;;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J];社会;2015年01期

5 周飞舟;王绍琛;;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6 黄宗智;龚为纲;高原;;“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J];开放时代;2014年05期

7 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8 周雪光;练宏;;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9 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赵骞;彭忠德;;三十年来我国古代官箴研究述论与展望[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李莉;关于西部开发的人文思考──费孝通先生访谈录[J];中国文化;2001年Z1期

2 刘春燕;;“探求真理”与“服务社会”——试析费孝通先生社会学方法论转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邱泽奇;;作为“粮食”的学术:费孝通先生周年祭[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4 宋林飞;;费孝通先生的富民主张及其理论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5 陈璇,乐章;浅论费孝通先生的城乡发展理论[J];社会科学家;2001年01期

6 顾骏;跟随费老研究社区[J];社区;2005年10期

7 何斯民;;《云南三村》——费孝通先生学术生涯中的点睛之笔[J];学术探索;2006年03期

8 潘乃谷;;费孝通先生在内蒙古的调查研究工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朱通华;;费孝通先生提出“温州模式”的前前后后[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周拥平,高明华,蔡春香;社会如何更美好——重温费孝通先生的富民思想和重(初)访耿车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汤一介;;文化自觉与问题意识[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章建潮;纪念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70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若鱼;抚育为何须是双系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3 方李莉;对比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发展观[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方李莉 中国艺术研究院;费孝通晚年的西部人文资源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潘乃谷;费孝通先生对社会学人类学的重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斯敏 王t;“为社会问题开药方”[N];光明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1901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01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