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交网络形式中基于人所形成的点、线、面的关系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20 10:00

  本文选题: + 线 ; 参考:《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由于当前社交网络的风靡,使设计者对交互设计中广大用户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随着对社交网络研究的加深,设计者也在不断的尝试新的交互手段与行为方式,使社交网络中的人机交互设计有新的突破。 本论文将从三个部分对社交网络形式中基于人所形成的点、线、面的关系与应用进行论述: 第一章主要探究国内、外相关领域对社交网络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第二章将从社交网络形式中的人所形成的点、线、面的关系与社交网络中的人、人与人之间、以及群体相关联。将点的物质性、形式及力量与社交网络中用户的稳定性、用户个体的性格及用户所激发出的强大爆发力结合;将线的内驱力、外驱力、形式、距离及六度分割理论与社交网络中用户的自身的动力、外在的动力、人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及利用六度分割理论结合;将面的自身面及全民面与用户个人所形成的知识网、关系网、社交网络中的协同工作结合。通过这些探讨希望可以为社交网络对于用户以及用户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三章将通过上述理论与应用结合,希望可以设计出更便捷,更有利于用户的好的社交网络产品。 本文旨在探究社交网络形式中人所扮演的角色对社交网络的影响,并通过将点、线、面的概念与社交网络中的人、人与人之间以及群体的概念结合,希望可以透析出社交网络中更深层次的交互内涵,为未来的交互设计提供一点参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es and have a great impact on our lives. Because of the current popularity of social networks, designers study the user behavior in interaction design more and more deepl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on social networks, designers are constantly trying new means of interaction and behavior, so that the design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social networks has a new breakthrough.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nd application of points, lines and surfaces based on human beings in the form of social networks from thre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explores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networks in China and abroa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ints, lines and surfaces formed by the people in the form of social networks is related to the people, and groups in the social network. Combining the materiality, form and power of the point with the stability of the user in the social network,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the user and the powerful explosive force generated by the user; combining the internal drive, external drive, and form of the line, The theory of distance and six-degree segmentation combines with the user's own power, the external power, the degree of closen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six-degree partition theory, and combines the face of the face and the face of the whole people with the knowledge network formed by the user. Networking, the combination of collaborative work in social networks. Through these discussions, it is hoped that social networks will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us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third chapter will combine the above theory with the application, hoping to design more convenient and better social network products for user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role of people on social networks in the form of social networks, and combine the concepts of points, lines and surfaces with the concepts of people, people and groups in social networks. It is hoped that the deeper interaction connotation of social network can be dialyzed, 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interaction design.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3;TP39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殿生,热西旦·依米提;维吾尔人的Resturan及其社交文化[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赵彩瑞;;跨文化语用失误[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本刊编辑部;王琛;任海林;;九月交际红人馆[J];城色;2008年09期

4 于连水;;略论英汉委婉语的文化意蕴对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薛钢;;社交七原则[J];建筑工人;2009年06期

6 徐凡;;虎虎有生气[J];父母必读;2010年02期

7 林革;;有趣的“邓巴人数”定律[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适用);2010年10期

8 许燕;;“小学究”与“社交家”(二)[J];父母必读;1998年08期

9 王加华;;社会节奏与自然节律的契合——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活动与乡村娱乐[J];史学月刊;2006年03期

10 本刊编辑部;;社交礼节有哪些?[J];中国保安;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敬翔;熊波;郑冬图;;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於志勇;周兴社;於志文;;基于情境感知的社交辅助技术研究[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3 赵国敏;;银屑病患者焦虑及其社会交往中情感反应的调查[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吴燕;;高校贫困生社交回避心理探析及肯定性团体训练的应用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李晨宇;;基于用户黏性的中国社交网站盈利模式可持续性分析——以人人网的用户黏性分析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赖茂生;麦晓华;;面向使用过程的社交网站用户体验研究[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7 唐为;;中国电信通行证(UDB)的社交网络[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徐顾伟;张珂;王明刚;李屹璐;徐彬;汪浩;;Nokia Find & Connect:基于办公环境的移动社交平台[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9 毛茅;王洋;赵妤婕;伍彦奇;宋馥璇;皋琴;;基于社交网络的美食互动网站设计与评估[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10 连俊玮;林子铭;张金隆;Jim C.Tam;;信息管理工作人员与信息管理系学生的情绪智能、社交智能与文化智能构面变量比较研究——大陆、加拿大与台湾[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畅;机构热衷下注社交网站[N];中国证券报;2010年

2 记者 王冬梅;企业应挖掘社交媒体商业价值[N];组织人事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齐洁;优士网:商务社交的少数派主张[N];中国经营报;2010年

4 王国平;社交网络:小失恋触发大创新[N];光明日报;2011年

5 张肖雯、李萍/编译;皮尤研究中心研究发现 美国的“千禧代”自信、喜好社交、追求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博士 刘保华;社交游戏也将进入“大片时代”[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7 天合;社交网站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英国调查显示1/4年轻人厌倦社交媒体[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鞠楠;戴上“社交罩”,在酒吧聊天不怕吵[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社交网络让人焦虑不安[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彭薇;家长,别急着对社交网站说“不”[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彦超;社交网络服务中信息传播模式与舆论演进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慧贤;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夏虎;移动社交网络结构和行为研究及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伟伟;宋代社交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菊;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吴联仁;基于人类动力学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实证分析与建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吴增海;社交网络模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陈美爱;基于休闲学视角的市民幸福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程军军;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式及话题趋势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邢星;社交网络个性化推荐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昭;社交网络形式中基于人所形成的点、线、面的关系与应用[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2 王仲e,

本文编号:191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1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