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实践:重建“结构”社会工作——来自“新古典社会学”的启示
本文选题:结构社会工作 + 新古典社会学 ; 参考:《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构社会工作在不断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却遭遇着边缘化危机:随着新保守主义的势力扩张,结构视角在政治层面与自由主义为基础的体制格格不入。近年来通过重拾结构视角所建立起的"批判反思实践"日益勃兴,但尚未有效回答其自身的方法论基础、界定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文章旨在通过呈现西方社会学批判分析传统所面临的危机,与塞勒尼等人试图重建批判性社会科学的努力进行对话,梳理作为方法论的"反讽"概念与当代知识分子使命,尝试总结新古典社会学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关联性启发,以此为重建结构社会工作提供洞见。
[Abstract]:Since the 1970s, structural social work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crisis of marginalization while expanding its influence: with the expansion of neoconservatism, the structural perspectiv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system based on liberalism on the political level. In recent years, the practice of critical reflection established by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but it has not yet effectively answered its own methodological basis and defined the mission of social worker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risis faced by the tradition by presenting the critique of western sociology, to engage in dialogue with Seleny and others in trying to rebuild the critical social sciences, and to sort out the concept of "irony" as a methodology and the mission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relevance of neo-classical sociology to social work theory and provide insight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ructural social work.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16ZDA078)
【分类号】:C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环;;社会工作的实践迷思及其范式转型[J];学海;2016年05期
2 郭伟和;;后专业化时代的社会工作及其借鉴意义[J];社会学研究;2014年05期
3 何雪松;;迈向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建设[J];江海学刊;2012年04期
4 刘森林;;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J];现代哲学;2006年05期
5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6 郭伟和;迈向社会建构性的专业化方向——关于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道路的反思[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慧;;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研究[J];黑河学刊;2017年04期
2 徐博闻;;探析后专业化时代的社会工作及其借鉴意义[J];长江丛刊;2017年18期
3 徐选国;;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性转向[J];社会工作;2017年03期
4 陆德泉;;社会发展视角探索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策略——以南非建构发展性社会工作体系的路径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5 向荣;;创新、共融、整合:突破当下社会工作教育困境的路径探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6 何雪松;;社会工作的理论追求及发展趋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7 严骏夫;;反讽实践:重建“结构”社会工作——来自“新古典社会学”的启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8 左宏愿;;种族、族群与阶级:西方马克思主义种族和族群研究的路径及其启示[J];民族研究;2017年03期
9 刘炳辉;熊万胜;;人口流入型地区社会治理研究述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10 施旦旦;;社会工作知识生产、扩散以及本土化回应[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忠明;;从专业化到专业主义: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的一个潜在问题[J];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2 纪光欣;刘小靖;;社会创新国内研究述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宋国恺;;政府购买服务:一项社会治理机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王思斌;;走向承认: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J];河北学刊;2013年06期
5 何雪松;熊薇;;社会工作的“时势权力”[J];社会工作;2013年05期
6 朱健刚;陈安娜;;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3年01期
7 臧其胜;;“技术规制”抑或“反思生成”: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社会工作;2012年11期
8 郭伟和;;转型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战略选择[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9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2期
10 殷妙仲;;专业、科学、本土化:中国社会工作十年的三个迷思[J];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1963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6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