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分析
[Abstract]:Our country is changing to the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economic structure, benefit pattern, value concept and so on present the diversification tendency, the interest conflict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gradually appear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mass events is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the social problems in China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group ev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defines the concept of group events.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it combin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ies, descriptive research and explanatory research. It ensures the objectivity and neutrality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ases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olving the group inci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have a strong magnetic field of public opinion, which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stability and control thinking of grassroots cadres need to be reformed to meet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for a long time, and at the same time be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grassroots cadres, mass media, network media, etc. Finally, it leads to the occurrence of mass events. Thir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roup fanatic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irrational consciousness, probes into the various psychological motives behind such individual action behavior, and probes into the psychologica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ividuals in group events. Finally, using the theory of social role behavior anomie, social conflict theory and other relevant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ping strategies and specific handling methods of group events, and from the political, judicial, cultural, institutional and other aspects. To prevent and deal with group incident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solve the countermeasures. As a necessary social problem in Chinese socie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group events nee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o make joint efforts to express the interests of the channel, to achiev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智军;;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须有新思维[J];探索与争鸣;2011年05期
2 柏骏;;群体性事件的行为模式与解释框架——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吴晓华;;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诱因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4 张丽娟;曾润喜;王国华;;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6期
5 胡海;;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与群体性事件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邓克勤;田伟;;对我国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7 宋红梅;;非政府组织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8 秦健;;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多发成因的思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钟虹;张建平;;群体动力论在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胡清芳;;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临宏;;群体性事件与法律程序[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粟岚;李江云;;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初探[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4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二相;浅议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点经验[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2 江心田;处置群体性事件要把握三点[N];人民公安报;2005年
3 记者 刘广超;我市安排部署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N];廊坊日报;2008年
4 李义增;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N];光明日报;2008年
5 衡阳市人民检察院 黄国庭;略谈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N];衡阳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李江涛 见习记者 连漪;市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讨会召开[N];洛阳日报;2008年
7 本报评论员 迟雨;陈旧思维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大碍[N];湘声报;2008年
8 谭浩俊;面对群体性事件,防范比处理更为重要[N];镇江日报;2008年
9 ;省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通报陇南武都区群体性事件[N];甘肃法制报;2008年
10 黄烨;平原乡17年未发生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N];贵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沈立新;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利益配置与转型期我国社会的群体事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焱;转型期我国农民群体性事件成因及治理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闫伟玮;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解志元;我国基层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准备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辛昱辰;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解巍;“互向模式”下的群体性事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张斌阳;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40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4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