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网络视域下宁夏回族通婚圈的变迁探究

发布时间:2018-11-27 20:09
【摘要】:社会环境的变迁必然带动婚姻家庭结构的变迁,作为组建婚姻家庭的重要因素之一的通婚圈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传统回族社会将地缘关系的远近视为通婚圈选择范围的变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回族个体为中心构建的各种社会联系越发明显地作用于通婚圈的范围确定。以宁夏泾源回族为例,从社会网络的维度探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回族通婚圈的变化特点。发现宁夏回族适龄青年的自我中心网络经历了从闭合的家族亲属网络特点转变为半开放的复杂社会网络类型,后又发展为半闭合的复杂社会网络类型。这种变化分别作用于当地回族通婚圈范围的变化,使其从通婚圈狭小、地域上仅限于镇内村落、族群上局限于族内婚的特点,发展到集中于乡镇的基础上,逐渐向全县范围扩散乃至跨省级区域,并再次萌发族际通婚现象直到现阶段多限于本县内,且跨县通婚趋势持续增强的同时却也回归到以族内婚为主的特点。
[Abstract]:The change of social environmen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change of marriage and family structure, and the intermarriage circle,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will als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Hui society regards the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as one of the variables of the choice range of intermarriage circ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various kinds of social connections centered on the individual of the Hui nationality play a more and more obvious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cope of the intermarriage circle. Taking Jingyuan Hui nationality in Ningxi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Hui intermarriage circle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from the dimension of social network. It is found that the self-centered network of Hui youth in Ningxia has changed from a closed family network to a semi-open complex social network type, and then developed into a semi-closed complex social network type. This kind of change affects the local Hui nationality intermarriage circle range change, makes it from the intermarriage circle is narrow, the region is limited to the village in the town, the ethnic group is confined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tra-clan marriage, develops on the basis of the centralization in the township. Gradually spread to the entire county and even across the provincial areas, and re-germin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inter-ethnic intermarriage until the present stage is mostly confined to this county, and cross-county intermarriage trend continues to strengthen, but also retur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ethnic marriage.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
【分类号】:C9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回建;;简论散居回族经济及其分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6期

2 张琴;;近代回族报刊与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交互关系[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3 白友涛;;艰难探索 生机勃勃——我与《回族研究》共成长[J];回族研究;2011年01期

4 兰天祥;;清末民初回族传统慈善活动述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本刊编辑部;回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代发刊词[J];回族研究;1991年01期

6 马宗保;试论回族社会的“坊”[J];宁夏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7 高发元;王勇;白贵;潘世杰;马宗保;;回族学笔谈[J];回族文学;2010年06期

8 马东平,周传斌;回族节日民俗及其社会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9 黄庭辉;关于回族学的一些思考[J];回族研究;2000年02期

10 李健彪;建国五十年来回族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回族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光宁;;西北回族社会自尊感形成的结构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孙俊萍;;关于回族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海存福;;回族学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以回族教育研究为例[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霍维洮;;近代西北回族社会组织二重性及其演变[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马广德;;从《回族研究》50期看近13年来的回族学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马启成;哈正利;;与时俱进的百年回族研究——20世纪回族研究述略(摘要)[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白贵;马骐;;论回族发展过程中传媒资源利用的几个问题[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马绍美;;回族学学科建设研究三议[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杨志娟;;近代西北回族教育及回族知识分子的产生[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胡云生;;构想与现实:三重关系互动中的回族认同[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文炯;回族社区:“单位”之间的社会互动[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白贵 金强;回族新文化运动与回族报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宁夏大学 孙振玉;见证回族语言文化的魅力[N];宁夏日报;2011年

4 李健彪;回族学会研讨科学发展观在回族聚居区的实践[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记者 朱册;州回族学会召开回族学研讨交流会[N];大理日报(汉);2011年

6 本报记者  孙燕;从性别意识看回族女性[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周竞红;红旗漫卷西风[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牧冬;地方民族史研究的一个新成果[N];山西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成生;千锤百炼铸“合金”[N];云南日报;2000年

10 兰州城市学院 马志丽;伊斯兰教的民族性与回族的宗教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文芳;社会转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观念、行为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高小岩;游离中沉淀:认同与变迁的都市回族视角[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马克继;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谢立宏;宁夏固原饮河村回族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9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常棣;三亚回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婧;新生代进城务工回族女性群体文化变迁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马伊罕博;基础教育阶段回族子女教育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马克锋;宁夏回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梁鸿蒙;北京牛街经济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徐卉;兰州市城镇化进程中回族价值观念的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6 王程林;西安地区清真寺建筑特点分析与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7 崔苗苗;青海回族来源述略[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明明;民国时期回族的翻译活动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6年

9 曹政;回族社区更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0 马玉洁;民国时期回族报刊中的回族女性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1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61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