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水平模型的卫生资源配置方法研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air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services, which depend on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How to efficiently and scientifically utilize the limited health resources,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is one of the urgent tasks at present in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and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total, the per capita (GDP), population birth rate, etc., were further understood. To explore how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effectively. Because the utiliz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is influenced by medical demand, service supply and social economic factors, health service supply is influenced by social economic factors as well as med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By constructing the model of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nd syntheticall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actors of med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service demand, service supply and social economic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variable reflecting service demand, which is the standardized population mortality rate. Then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economics by the method of 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 Then, the multi-level model is used to f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utilization and demand, and the coefficient of each urban need variable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ratio of population to total population of each region is obtained after the coefficient of need variable and population are weighted, which is used as the standard and basis of adjustment for the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each region.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81;O21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汉鹏;林海婵;何勇;薛文珑;;均匀设计在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汤飞宇;程锦;黄文新;肖小红;肖文俊;;高品质陆地棉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3 吕雄文,程益群,李俊;五门医学基础课程考试成绩分析的思考[J];安徽医药;2003年06期
4 杨军;唐登华;罗家琴;;三种家野杂交鸭体尺性状比较[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7期
5 余有贵,贺建华,聂新志;加酶小麦日粮对生长猪消化与微生物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鲍步云;胡春阳;;基于因子分析的教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大类课程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李荣华;阎旭东;赵松山;;二十个名贵菊花品种耐盐性的筛选[J];北方园艺;2012年08期
8 王建刚,于英川;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1期
9 郭仕德,马廷,林旭东;高光谱遥感及其影像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测绘科学;2005年03期
10 邹杨;陈忠;谢俊宇;;逐步判别分析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分类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高寿利;李婷婷;杨仕国;吕英民;;我国西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2 孔海江;陆维松;吕国强;王小丹;王蕊;;蝗虫发生量数据的主分量分析[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C];2007年
3 石彤菊;马新顺;;受教育程度与失业状况之间的相关分析[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军玲;张金屯;;有序样方聚类在普陀山旅游干扰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张秋海;;使用B超测量法推导体密度预测公式的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6 汪垂章;顾亚明;郑伟;;浙江省农村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成本测算研究[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七卷(预防医学分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明;古代壁画图像保护与智能修复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夏萍;灾害应急物流中基于需求分析的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姚克勤;基于公共卫生服务包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研究以深圳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川;我国城镇土地供应绩效评价及住房市场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张如华;柽柳群体遗传变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姚克勤;基于公共卫生服务包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建华;曲霉型豆豉发酵机理及其功能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亚红;中国温室气候区划及连栋温室采暖气象参数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吕殿青;变容重土壤的水分动力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多元统计分析在区域经济评价中的运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时杰;磁选柱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佩;房贷企业信用风险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田田;基于逻辑回归的信用卡申请评分模型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郑闽朝;基于价格条件VaR的商品期货风险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韩莎;饮水型氟骨症非骨相特征的分析及早期判别模型的建立[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高金金;北京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沈秀莲;江川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现状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9 李念念;社会资本与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钟光科;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2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6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