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网络社会的现代性困境、归因与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9 07:48
【摘要】:网络工具理性膨胀导致技术异化,信息碎片化、单子化易致意义匮乏,符号意义体系异化、货币崇拜易致网络生活物化之困,网络虚拟交往易致主体自我中心主义盛行,"去中心化"易致道德相对主义盛行,道德理性丧失,道德人格异化,产生自我认同危机。归因为技术管控不足,信息监管失灵、法律缺失、市场机制弱效,政府、高校、社会、家庭等缺位,网络主体自身问题等。因此,应健全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变革教育方法,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网络课程开发和教育,强化"慎独"自律。促进网络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实现政府、市场(互联网服务商等)、社会(传统媒体、新媒体等)、网民等多主体协同治理。培育新型网络公民文化,促进公民理性网络参与。
[Abstract]:The rational expansion of network tools leads to the alienation of technology, frag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singularity of meaning, alienation of symbolic meaning system, currency worship easily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materialization of network life, and network virtual communication easily leads to the prevalence of subjective egocentrism. Decentralization can easily lead to the prevalence of moral relativism, loss of moral rationality, alienation of moral personality and crisis of self-identity. It is attributed to insufficient control of technology, failure of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lack of law, weak effect of market mechanism, absence of government, university, society and family, problems of network subject itself, etc. Therefore, we should perfect the network moral behavior standard, reform the educational method, strengthen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network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self-discipline of "cautious independence".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body of network society governance, to achieve the government, market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etc.), society (traditional media, new media, etc.), Internet users and other multi-agents coordinated governance. Cultivate new network citizen culture, promote citizen rational network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淮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社会的现代性困境与治理机制研究》(2017M611233)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对策研究》(C-c/2016/01/07) 淮海工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S2015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富春;现代性的意义[J];学术月刊;2001年01期

2 姚传德;东亚文明的现代性[J];学习与探索;1998年03期

3 徐奉臻;现代性与现代化辨析[J];学习与探索;1999年01期

4 刘贤礼;现代性:传统之现代价值致思路向的恰当维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吴浪平;;从启蒙到反思:两种现代性的生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申存慧;;流动农民与非流动农民的现代性比较研究——对豫北一个村落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6期

8 漆彦忠;;反思现代性:现代性及其未来的一种阐释[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9 鲍金;;现代性消费文化的谱系[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10 王海洋;;“现代性时间”及其文化价值反思[J];求是学刊;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娟;;试析风险社会的信息风险[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法]《社会学人类学》 邓刚 综合编译;考察现代性发展的宗教因素[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郑杭生 杨敏;社会和谐的深层时代内容[N];光明日报;2005年

4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 许纪霖;世俗化与超越世界的解体[N];文汇报;2009年

5 林晓珊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汽车:一个现代性的梦想与梦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早报记者 石剑峰;“现代性”不仅仅是个西方的概念[N];东方早报;2010年

7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俞祖华;分疏与聚合:近代社会变迁视阈下的知识分子成长路径[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2 阳学;现代性身体之重[D];云南民族大学;2013年

3 胡氏明庄(HO THI MINH TRANG);近七十年来越南婚礼变迁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王守纪;先结婚后恋爱[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6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86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0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