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部前提到内在机理——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生学考察
[Abstract]:The rise of postwar regional research, the expansion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expansion of university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formation of disciplinary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provide a historical premise for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social sciences. The change of social science quality control and soci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is the motive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which leads to the blurring of the subject boundary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tself.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the real realization process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 must be carried out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starting from specific problems. On this basis, the study finally reveal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 thus presenting the general logic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omics.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ZH068)
【分类号】:C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江小平;《跨学科方法》一书简介[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08期
2 J.维罗斯特 ,姜晓辉;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经验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3 牛可;;美国“地区研究”的兴起[J];世界知识;2010年09期
4 张湘;战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J];社会科学;1984年08期
5 罗卫东;;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创新的新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吕一中;自主办学 民主决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李斯颖;;直面课堂教学的复杂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5 李联明;;“9.11事件”后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五个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6 阎凤桥;施晓光;;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印度高等教育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7 薛国凤;余咏梅;;依附论中的关怀——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思想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8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科视野下比较的生成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9 熊华军;丁艳;;当前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10 陈学飞;试论新世纪我国公派留学的指导方针及政策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学飞;;中国大陆公派留学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成效[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徐琴;;关于交叉学科的概念解析及其现实意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4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忠孝;;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下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6 张本祥;;关于不可计算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谈起[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潘宣;张树良;吕晶;吴志宏;;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科研管理系统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张国昌;胡赤弟;;知识生产方式变迁下的产业—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研究[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苑焕乔;马万昌;;北京学的概念及其学科定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小红;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薪酬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如智;推进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晓滢;江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周文娟;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学科交叉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陈蕾;传播学范式批判与重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秋菊;教育与人的尊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M.多冈,R.帕尔,黄育馥;社会科学中的杂交领域[J];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2 付瑶瑶;从斯坦福大学看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独立科研机构的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汪丁丁,罗卫东,叶航;跨学科的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4 樊春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学科交叉研究的资助及启示[J];中国科学基金;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屈书杰;;跨界对话:比较教育的未来走向——基于第14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主题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2 赵园 ;开放学科边界与人才训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01期
3 黄文彬;胡春光;;试论大学学科边界的形成与分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4 王红雨;;开放学科边界的大学学科观转变探讨[J];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04期
5 高小康;;文艺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再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靳青万;;“编辑五体”与编辑学学科边界——兼论编辑学高等教育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学科教学: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厘定和统一[J];江苏教育;2009年34期
8 高静;《秋虫音乐会》教学设计[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陆益龙;超越学科边界与促进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2002年
,本文编号:2387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8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