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美国青少年道德思维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19-01-24 15:27
【摘要】:互联网技术主导下的新媒体环境为美国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土壤,对青少年的道德思维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凯莉·詹姆斯等人依据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中存在三种道德思维方式:个人中心主义思维、道德思维、伦理思维,并据此要求父母与教育者应通力合作以促进青少年道德思维向更高品质发展。
[Abstract]: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growth soil for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thinking of young people. Kelly James and others at Harvard University's Institute of Education believe that there are three modes of moral thinking among teenager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dividualistic thinking, based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stage theory of American child development psychologist Kearberg. Moral thinking, ethical thinking, and therefore require parents and educators to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moral thinking to a higher qualit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重庆地区乡村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GX-082
【分类号】:C9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光耀;论道德思维的特点[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黄富峰;论思维形式的转换与生态道德思维的形成[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唐凯麟;道德思维引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4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的特征[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琰;;青年学生观点采择的道德思维探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何君陆;;“生态立省”的道德思维[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蔡家国;浅谈传统道德思维方式与德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谢昌蓉;中西传统道德思维方式的比较[J];昌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论道德思维的特点[J];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10期

10 李建华 ,曾钊新;论道德思维[J];求索;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文娟;钟毅平;;权力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秦裕;;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在道德思维方式上的一个突破[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幼儿园"《弟子规》力行中优化幼儿基础道德思维培育方式"课题组;沙丽萍;;传承精髓 敢于创新 育新时代智慧人才——幼儿园《弟子规》力行中优化幼儿基础道德思维培育方式初探[A];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付立庆;刑事审判中“民愤”须慎待[N];法制日报;2003年

2 龚天平;追寻德育的内在演进路径[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宏杰;论未成年人道德思维的培育[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_g;道德思维发展取向的说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萍;社会公德思维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丁东宇;中国传统道德思维方式内在构成及转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14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414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