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视域下社会科学评价动机的探讨
[Abstract]:The motive of social science evaluation is not only the goal and starting point of social science evaluation, but also the guide mark of social science evalua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and result of social science evaluation, and then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and function of social science on human society. Marx's theory of the subject of evaluation holds that the subject of evaluation is a real person or a group of people, and social science is a system which exists in a specific environment and plays a role with it under the system concept. The role theory holds that each evaluation subject under the social science system plays different roles in the system, and the evaluation subject in different roles will have different evaluation motive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roles.
【作者单位】: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常德师范学校;
【基金】:湖南省科研管理工作者协会2012年重点调研课题《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评价体系研究》子课题“社会科学评价主体及其动机研究”
【分类号】:C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文军;谢守美;;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动因探析[J];情报杂志;2011年07期
2 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体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少强;;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综述[J];评价与管理;2007年04期
2 吴建华;邱均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之国际比较研究(中)[J];评价与管理;2008年01期
3 张红霞;美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演变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4 郄海霞;;美国学术协会的功能及其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5 朱剑;;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从“核心期刊”、“来源期刊”排行榜谈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邱均平;吴建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之国际比较研究(中)[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课题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调研报告[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年01期
8 谢士强;;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在构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年01期
9 雷霞;;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年01期
10 王红蕾;从诺贝尔奖反思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新文;;学术共同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报发展[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爽;乔坤;汪克夷;;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2 邱均平;任全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进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6年04期
3 张永军;廖建桥;;基于动机视角的知识共享考核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1期
4 赵书松;廖建桥;张可军;;个体知识共享动机:国外研究综述与本土化的理论拓展[J];情报杂志;2010年01期
5 邱均平;吴建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之国际比较研究(上)[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6 邱均平;吴建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之国际比较研究(中)[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7 邱均平;吴建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之国际比较研究(下)[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8 宫丽华;潘斌;;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创新[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韦莉莉;孙晶;;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评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年04期
10 沈壮海;张发林;;论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应有趋向[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庄逢甘;黄志澄;;从简单系统的定量分析到复杂巨系统的综合集成[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乔,周敏,杨娅秋;让每一粒种子都发芽——心理学角色理论在高中班级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李景霞;;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8期
3 龚季兴;;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网络人际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01期
4 杨童;浅谈角色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1990年01期
5 郑景梅;谌启标;;角色理论视野中的班主任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04期
6 付红珍;;角色理论视角下的年青人的身份认同[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3期
7 赵振军 ,马建平;从角色理论看干部队伍建设[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李伟;;角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9期
9 渠改萍;;符号互动理论述评[J];太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徐海亮;李继林;;角色理论视野下“90后”大学新生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青;;教师角色与角色冲突及其解决[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闫隽;;网络角色及其心理效应[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艳玲;;投诉分析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寒松;郝庆山;;基于全员角色认知的全面预算管理[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邵培仁;邱戈;;论媒介身份研究的可能性与科学性[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卫红;;毛泽东论教育的双重身份及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丁悦;;对Bread一词的语义和文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林毓铭;;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与角色[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洋;黄松;刘小杰;乔春秀;;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替换[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曙山;我国社会科学评价的若干要素[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李曜明;大学生该是个什么角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曾天山;融合理论视域与现实视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战略是不能计划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教授关镇煊助理教授张宙桥;积极生活提高生命质量[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郝如一 李仁丰;职称,今后怎样考评[N];健康报;2001年
7 青连斌;世界是一个大舞台[N];学习时报;2006年
8 张保生;以管理创新大力提高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水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董宏君;让培训拨动心弦[N];人民日报;2003年
10 韩玮;泰康人寿 中原抢占先机[N];中国保险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彬;村卫生室在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社会角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鲁统彦;隋唐时期僧尼角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哈兰;角色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管理干部“双肩挑”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郭星;在从单一到多重:公证员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马力;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定位的胜任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蔡军连;高中信息技术课角色扮演教学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宋加玉;我国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刘卫梅;工作家庭冲突与饭店员工满意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蒲琴;角色关系与关联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李秀芳;基于角色和CSCL的智能网络协作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袁佳;被忽视的不幸男人[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罗钧;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及其在美贸易决策中所起作用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18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418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