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交往与技术的关系
[Abstract]:Soci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a kind of social activity in which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carry out material and spiritual exchanges under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s, which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human nature. Technology refers to the means and methods by which human beings rely on natural laws and natural materials, energy and information to create, control, apply and improve artificial natural system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it is the externalization of human nature.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is the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Social communication has both promoting and counterproductive effects on technology,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need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promot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social communication is the basis of the existence and occurrence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ed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promot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Social communication promotes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helps to restrain the alienation of technology. The reaction is that non-peaceful communication destroy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bad communication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echnology also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and restricting social communication,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means and form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re diversif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xpands the scope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xpands the scope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enhanced the function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restrictive effect is as follows: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re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alienation of technology results in the influence on th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main body of communication. I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human society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which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In today's globalized exchanges, we should not only a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nations to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reasonably develop and apply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avoiding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so as to strengthen social exchanges.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N02;C9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鸿;周霞;张敏;;试论社会交往中的远程开放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7期
2 阿桂;;如何在社交中成为“万人迷”[J];科普天地(资讯版);2010年11期
3 邢子政;谈科学技术异化的原因[J];理论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4 郭冲辰,陈凡;技术异化的价值观审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5 许良;走出技术批判的误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9期
6 刘文海;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7 董传升;技术异化的消解——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技术哲学审视[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1期
8 李凌村,董洪,张培富;技术异化的生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7期
9 隽鸿飞,丁梅;对科学技术异化根源的反思——从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谈起[J];学术交流;1999年02期
10 杨教;女人天生是测谎专家[J];科学大观园;2005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礼;范成梅;;徽商与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俎营营;;技术异化的反思[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张丁;黄益明;;聋生的社会交往障碍和构筑聋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良好心理基础[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丁;黄益明;;聋生的社会交往障碍和构筑聋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良好心理基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包国光;梁丽;;试析现代技术异化的表现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李世雁;杨束芳;;城市技术体系的异化与生态城市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谢魁;;从庄子技术有害论到现代西方技术哲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胡康;;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资本建构[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胡瑜;孔克勤;;寄托儿童与一般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一平;拿子女出气易使孩子性格扭曲[N];深圳特区报;2006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京淑;都市蛰居族因何消极避世[N];北京科技报;2006年
3 陈戈;官到能贫乃是清[N];宁波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施艳燕;待人接物,你的宝宝得几分?[N];苏州日报;2006年
5 慎海雄;掌握公权者,与何种人交友非私事[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本报记者 姚n\邋王玉珏 常亦殊;职场竞争激烈 部分白领女性当上“干物女”[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鲍洪俊;《网络与社会交往》[N];人民日报;2003年
8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徐岫茹;学会快速亲和 扩大社会交往[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世研;弗拉基米尔·别列洛维奇:18世纪俄罗斯与西欧的文化社会交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海波;过春节:该多些亲情少些“人情”[N];大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2年
4 阿布都哈德(Abduqadir Semet);地域认同与社会交往[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董传升;“科技奥运”的困境与消解[D];东北大学;2004年
6 徐西嘉;分裂症氯胺酮模型大鼠行为和神经生物机制初步研究及抗精神病药对模型大鼠社会交往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7 项凤梅;建立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马进虎;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会交往特点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李丰茂;重建技术化生存的人文主义向度[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梅;社会交往中歧义现象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黄利会;从网上聊天看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与社会交往[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周奕;互联网对我国城市家庭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力;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社区开放空间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朱美佳;社会交往方式变革与人的全面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衣玉梅;城市化进程中哈尔滨市松北镇失地农民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王晔;论城市化进程中喀什市的民族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8 曹凌云;即兴演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成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荆治国;居住建筑外环境分析[D];郑州大学;2002年
10 黄志胜;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93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49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