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管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3 20:23
【摘要】:自2016年8月王宝强发布离婚声明以来,其事件背景、所涉谣言的热度占据了大量互联网用户的注意力,甚至掩盖了当时正火热进行的里约奥运会。在该事件的群体极化现象降温后,研究者和民众开始重视网络谣言传播的威力。Web3.0时代赋予互联网用户更多的特权,且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和消耗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价值给予重视,因此UGC(用户内容生产)才有了从PGC(专家内容生产)中脱颖而出的可能。正是这些亲民、新鲜的UGC网络信息给予了网络谣言更多的传播空间。笔者作为微信、微博的深度用户也深受其害,诸如2016年11月底朋友圈转发《罗一笑,你给我站住》;2017年2月的“辱母杀人案”于欢的一审判决的微博头条等等,可见网络谣言会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司法公正。因此,笔者在网络谣言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与社会影响的双面性,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管控谣言。绪论部分对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参考文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背景进行叙述。第一部分是对谣言、网络谣言、谣言平行概念,以及谣言成因等的概念界定;厘清谣言和网络谣言之间的区别第二部分是对网络谣言传播模式的研究,本章借“三论”和网络传播的网状模式以及经典案例来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模式。第三部分则是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进行分析。通过对传播渠道的细分,以便对网络谣言进行针对性管控。第四部分是对网络谣言传播主体以及社会影响的一次更为中性地分析,从地位、时序、动机三个方面界定主体。其次,正视网络谣言的民众“弱者的武器”、“权利补偿”等社会新“功能”,以及从三个方面探讨社会危害。第五部分笔者从政府、媒体、个体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网络谣言的免疫策略与治理研究。
【图文】:

使用率,媒介,杀人案,谣言


图 2-3-2 受访者的媒介使用率因此笔者将占比最高的微博进行分析,当然针对信度问题,,笔者的调查问卷也涉及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对比,如下图 2-3-6 并根据关键词“于欢”“辱母杀人案”“苏银霞”“林志浩”“谣言”,时间段以“日”为单位,检索了 2017

比例分布,被调查者,态度


资集团等才能够获得大额贷款。于是,苏银霞这种向黑社会借贷的行为并非个案,而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金融体系缺陷的一个缩影,这个社会有无数个“苏银霞”被采取不正当形式催债,人们借助网络谣言的这种舆论造势的强力特点来让整个社会反思,让整个社会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国家鼓励创业,但是在一些金融贷款机构上的一些机制缺陷,使得财政支出不能得到及时补足,从而财政负债将越累越多。(4)事件衰退期笔者对于衰退期的表现,也做了问卷调查,以此来完善笔者对于此事件网络谣言的问卷调查信度的完善,网民呈现出的态度明显趋向于传统媒体寻求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如图 3-3-9。经过长达数天的一系列报系记者、微博大 V、社会名流、各路网民的愤青行为过后,一些冷静的有识之士纷纷站了出来,如图 3-3-10。虽然,于欢案细节尚未由官方证实,但是这些志士所提供的信息也算有理有据,笔者对于笔者引用来仅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2.63;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瑞耕 ,周丹平;从一起网络谣言说起[J];中国记者;2005年12期

2 官建文;;构筑防堵网络谣言的有效机制[J];新闻战线;2006年11期

3 王丹晖;;汶川地震中的网络谣言浅析[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12期

4 岳健能;;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及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11期

5 江晓奕;;网络谣言:插上翅膀的谣言[J];网络财富;2009年09期

6 陈佳芝;徐寅;;企业网络谣言浅析[J];东南传播;2009年07期

7 伍宝;;网络谣言的形成原因与应对策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网络谣言的十个特征[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23期

9 刘振宇;;应对网络谣言的心理疏导与防护[J];大众文艺;2009年23期

10 陈孝柱;;网络谣言的传播与主流媒体的角色担当——以“艾滋女”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亚铭;杨波;王喜严;刘宗元;;陕西省网络谣言治理机制的建构研究[A];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选编(2012-2013年度)[C];2014年

2 王佳宁;;不同类型网络谣言对态度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腾增友;网络谣言止于“治”者[N];辽宁日报;2011年

2 许敏;学会自觉抵制网络谣言[N];江西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余飞 本报实习生 马月红;社会焦虑情感宣泄成网络谣言多发诱因[N];法制日报;2011年

4 ;重拳出击,粉碎网络谣言[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朱根明;各尽其责让网络谣言无处“飞”[N];人民公安报;2011年

6 袁浩;不做网络谣言的“二传手”[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网络谣言风起,法律亮剑难在哪里[N];法制日报;2012年

8 北京学者 吴祚来;如何判定网络谣言的危害大小[N];东方早报;2011年

9 张同贵;提高识别能力 抵制网络谣言[N];承德日报;2012年

10 毕宏音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把握网络谣言特征 遏制其危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兵武;政府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云峰;网络谣言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谢能武;网络谣言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彭伟英;商业网络谣言的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崔恩慧;网络谣言的扩散与消解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田惠凤;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晶;网络谣言之政府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何云娜;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的传播与防控[D];湘潭大学;2013年

9 丁海燕;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10 王植;论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和治理策略[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26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26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