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干预行动”框架:质性研究的反思谱系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编号:SHUCX101096)的资助~~
【分类号】:C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2 沈原;;“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关宝军;;当代价值冲突的实质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5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6 王洪才;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沈湘平;全球化研究的人学转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成兵;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的主体意识——以民间文学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晏辉;;守望家园——家庭伦理的当代境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张秋瑰;;博客力量与中国现状——从中美博客热点差异看中国博客的现实发展[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刘平;;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沈湘平;;略论风险与和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焦春;朱喜梅;;中国冰雪文化发展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意识形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3 刘世界;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金烨;北京朝鲜族的个体企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耿晖;边界与想象[D];暨南大学;2002年
6 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颖;电视广告与日常生活的现代转型[D];厦门大学;2002年
8 张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学;2003年
9 周志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先锋诗歌的认同危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俊峰;农民现代性的现状及其获得途径[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芳英;生活世界:在舒茨的视域中[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吴中宇,胡仕勇;戈夫曼与舒茨的社会情景中个人及个人行动理论分析——现代社会学思想流派中的主观主义倾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杨善华,罗沛霖,刘小京,程为敏;农村村干部直选研究引发的若干理论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4 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童根兴;北镇家户工:日常实践逻辑与宏观政治经济学逻辑[D];清华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建梅;;浅析师生交往中的主体间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3期
2 江洪明;;主体间性语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路径探索[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3 李育球;;主体性教育的三重性:主体性·主体间性·他者性——后形而上学主体性教育内涵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4 吴岳军;;主体间性:建构现代德育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5 赵小琪;;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玉能;;现象学的主体间性与德国文学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魏宝锋;;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2期
8 ;冯美玲、王晖:道德教育的唯美选择:走向主体间性[J];小学德育;2010年05期
9 刘克平;;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原则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10 吴岳军;;论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教师角色[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洲洋;石岩;;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高宏钰;;争取公平,你准备好了吗?——研究生课堂互动公平的个案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红卫;;从学生视角看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个案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许庭云;Ron Henderson;;北京市城中村儿童游戏行为与环境认知之研究[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张磊;王欢;;患方预期疗效在脊柱外科医患纠纷的作用研究[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7 王玲;牛小霞;;实习护生对从事传染病事业态度的质性研究[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王志稳;;科研选题与设计[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朱红艳;;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孕妇女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余文玉;张际;;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反应的质性研究[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2539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3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