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的合理性重返实验室生活——评林奇的《科学实践与日常活动》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本体论’研究”(12BZX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科学论中的‘生成论’研究”(10YJA720001)资助
【分类号】:C03;G23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玮;;科学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李世闻;;简论后现代的建设性转向[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丁参;;从社会认识论视角看科学文化与主体性分离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李相德;;皮克林的本体论——兼与经典科学比较[J];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5 金俊岐;宋秋红;;后人类主义视野中的实验室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6 郑玮;;从数学到科学研究——关于拉卡托斯与皮克林的一个比较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01期
7 杨艳;蔡仲;;唐娜·哈拉维的女性主义技科学思想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03期
8 何凯文;;评析席文的“文化整体”——生成整体论的视角[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6期
9 蔡仲;;语境与Science Studies[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石诚;;科学仪器能保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吗?[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李冬生;;以科学哲学的实践视野看待学科交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卫郭敏;;基于无标度网络的科学知识结构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卫;;科学实践中的仪器——兼论科学进步的标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洪波;基于范式的STS学科演进逻辑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2 卢艳君;科学制度的理性光辉[D];山东大学;2008年
3 黄晓;体现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辉;默顿学派与爱丁堡学派的思想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德飞;地方性知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陈愿磊;伊恩·哈金的新实验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杨艳;卡林·诺尔—塞蒂娜的科学文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何子文;评SSK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的成因解释[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邢卓岩;论科学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胡永文;科学哲学与科学史视野中的客观性概念澄清[D];南京大学;2012年
8 覃春妮;卡琳·诺尔—塞蒂纳的科学知识实验室建构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尹海丹;向“中间王国”的探索—试论当代女性主义科学论的本体论转向[D];南京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理,孙义清;人文社科方法论研究的扛鼎之作[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2 沃野;方法论研究的质的规定性[J];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02期
3 拓荒;刘文瑞;;让实践检验新的理论和方法[J];安徽史学;1986年03期
4 陈荷清;;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新里程[J];读书;1982年05期
5 郑士贵;经济、社会学、商业:科学实践研讨会(四月)[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9期
6 玉清;苏联讨论文化建设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8期
7 张增一;周程;;第五届全国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2期
8 池哲一;;上海哲学学会制订五年规划[J];学术月刊;1958年04期
9 张家哲;综合性研讨的良好开端——社会科学方法论讨论会统述[J];社会科学;1986年12期
10 董希望;;社会科学遇到合法性危机了吗——“社会科学方法论研讨会”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福建省钱币学会召开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增补和调整新的学会领导成员[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逸民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混合方法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新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2544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4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