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福州市螺洲宗族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9 04:11
【摘要】:中国村落宗族社会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口述访谈及文献解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福州市螺洲镇店前、吴厝和洲尾三村为研究个案,对其宗族社会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本文梳理和研究了螺洲店前村陈氏、吴厝村吴氏和洲尾村林氏三个宗族发展的情况,以及通过描述祭祖和游神活动,展现宗族村落的日常运作。同时,选择螺洲文庙题名碑和螺仙姑娘社作为科举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个案进行研究,阐述宗族之间和宗族内部社会关系构建的动态过程,展现了明清以降,螺洲经历的深刻的社会变迁历程。本文分析了在宗族、科举和信仰三个要素不断发展与演化作用下,螺洲呈现出的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态,并藉此进一步探讨构建乡村法则与社会秩序的深层动因。概言之,本文展现了一个福建村落宗族社会发展与演变的社会事实,为村落宗族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个案。
【图文】:

祠堂,宗族


第一章螺洲宗族社会的形成间的修葺,宗祠焕然一新。林氏祠堂占地400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木结构,主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周以封火围墙,现有格式为清代样式,门口楹联为陈宝深手书“双流汇诸为襟带,群峭当门似画图”〔l]。陈、吴、林三个宗族共居螺洲,一方面,三个宗族之间相互通婚:“况吾乡中之聚族而居者,非吾先世之姻娅,即吾兄弟子孙之戚属”〔2]。这表明各姓间存在着姻亲关系,从而使三个宗族“喜则相庆、忧则相吊、患则相抹、贫则相恤”〔3]。另一方面,,三姓族人之间还存在着师生关系。如林氏宗族的林振先为陈氏宗族的陈芳楷之授业恩师:“林振先,字用文,一自螺川,侯邑库生也。性孝友,而善文章,屡试不售,以教授生徒终。其门人陈芳楷为之传,曰:师……生徒数百,皆知名士,余小子其下者也,历任督学,名公无不推为海邦领袖,乃未博一第,或有数存焉”〔4〕。三姓族人之间的师生关系,无疑增进了三个宗族之间的和睦相处。

福州市螺洲宗族社会研究


009年10月吴氏祭祖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云星;宗族研究中的“义序”与“义序研究”中的宗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何叶芳;;螺洲陈氏世家论略[J];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守华;;从《白水素女》到《田螺姑娘》——一个著名故事类型的解析[J];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03期

4 阮云星;义序:昔日“宗族乡村”的民俗节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阮云星;义序调查的学术心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陈建宪;《白水素女》“偷窥”母题发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陈绛;从一个家族看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嬗变——以福州螺洲陈氏家族为例[J];历史教学;2004年01期

8 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9 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10 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先兴;;汉画螺女神话原型分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根生;明清时期福建螺洲社会生活运行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6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46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