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代际社会流动研究——基于全国5省101村大样本问卷调查
【图文】:
图1六阶层框架下的父代与子代职业阶层构成Fig.1Occupationalstructureundertheclassstructurea-nalysisframeworkof6classes同时,体力工人阶层人数大幅提升,尤以非技术体力工人提升最为显著,超过农民成为子代职业阶层中占比最高的群体。无论是父代还是子代,包括社会上层、中产阶层、小资产与办事人员阶层等在内的社会中上层的人数仍然是比较少的,金字塔的塔顶较尖,呈现出一种“倒丁字形”的面貌。考虑到本研究中有效样本均为1998年及以后进入工作市场(数据最早只追溯到1998年的工作情况),父代与子代职业阶层构成的变化初步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民阶层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多流向体力工人阶层,而社会中上层的变化则不大,精英阶层趋于固化,呈现出一定的“精英再生产”特征。3.2中国农村居民职业阶层代际流动的现状分析各阶层的代际流动表见表3,直观展现了各个职业阶层的代际流出与流入情况。其中,行百分比是父代各职业阶层流向子代各职业阶层的百分比,即代际流出率;列百分比是子代各职业阶层来自父代各职业阶层的百分比,即代际流入率。由于该流动表是根据本研究的6阶层分析框架对父代和子代职业进行的阶层分类,因而从上到下的父代职业阶层排列和从左至右的子代职业阶层排列有严格的阶层高低顺序。以这样的排列为基础,左上角至右下角的对角线上的比例即为子代未发生职业阶层流动的比例,而该对表3职业阶层代际流动表Table3Occupationalclassintergenerationalmobilitytable父代阶层Fatherstatus统计项目Statistics子代阶层Offspringstatus社会上层Upperclass中产阶层Middleclass小资产及办事人员阶层Smallassetsandstaff技术工人Skilledworkers非技术工人
身中产阶层的子代进入中产阶层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阶层的这一比例;出身小资产和办事人员阶层的子代继续留在该阶层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阶层的这一比例。对于优势阶层而言,代际继承性的特征十分显著。不仅如此,对体力工人二阶层和农民阶层而言,子代留在与父代相同阶层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阶层进入该阶层的比例,同样呈现出一定的代际继承性特征。虽然具体细节略有差异,但同样的结论通过分析父代各阶层所对应每一行的流入率也可以得出,这里不再赘述。另外,根据样本数据,我们计算出了总体代际流动距离情况(图2)。其中,流动距离为0代表子代与父代相比未发生职业阶层流动,流动距离为正说明子代相对于父代发生了上向流动,流动距离为负则说明子代发生了下向流动;流动距离的绝对值越大,表明流动距离越长,即子代相比于父代跨越了更多的社会阶层。由图2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代际流动以不流动和短距离流图2代际流动距离占比Fig.2Histogramofintergenerationalmobilitydistance动为主,,长距离流动发生频率较低。综上,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我国农村居民代际社会流动现状的一些初步结论。(1)子代职业阶层结构与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多是农民阶层人数的大幅减少和体力工人阶层人数的大幅增多,优势阶层的规模变化不大;(2)农村居民的代际阶层流动率高达68.78%,但上向流动率仅为42.68%,半数以上(57.32%)的农村居民处于代际继承或下向流动的情况;(3)农村社会呈现出一定的阶层封闭性,尤其是社会优势阶层的代际继承性明显,“精英再生产”的趋势得到体现;(4)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机会仍然相对较少,尤以农民阶层为甚,但通过短距离流动至工人阶层或小资产与办事人员阶层,上向流?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3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3113)
【分类号】:C912.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伟;;代际交换之正义[J];学术交流;2007年04期
2 成伟;;论代际沟通与协调[J];学术交流;2008年01期
3 魏颖;张春艳;;代际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李学勇;;论代际文化和谐的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袁振国;;谈谈代际冲突[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06期
6 孙加祺;;从认识论看代际观念差异[J];青年研究;1990年05期
7 黄建钢;代际模糊:青年正在消失乎?[J];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06期
8 刘喜珍;;论代际公正的基本理念——以老年伦理关怀为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陈琳;Diana Cheung;;中国代际流动性:基于食品消费与收入视角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4年03期
10 雷收麦;;“23条军规”和代际公正[J];文化月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宝华;;试论现代代际观[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际和谐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宗明;;浅谈代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4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马丁·柯利;马尔科·阿尔伯蒂尼;哈拉尔德·屈讷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际联系:从比较调查研究得出的证据[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6 林安;蒙秀群;;老年人应与时俱进 适应代际观念新变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兆文;;保持老年家庭健康和谐的经验研究[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陈功;刘菊芬;徐静;舒晓非;;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流动的分析[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张可飞;;以爱齐家为老年人幸福生活创造基础[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霖;张绪武;张月秋;;锻炼促进了全家健康及代际和谐的调查[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廖小平 洪源渤;和谐社会的代际维度[N];光明日报;2005年
2 法治报记者 王川 法治报通讯员 王致民 余甬帆;代际分居成常态 情感渐疏离[N];上海法治报;2014年
3 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的代际间“剥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杰;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2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胜儒;农民代际文化冲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佳帅;人口质量偏好差距与代际收入流动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丹;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家庭代际冲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孙树芳;代际职业流动微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丁奕夫;择偶行为的代际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唐天源;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居住距离和代际互动的阶层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程欣;社会流动对中国居民阶层认同偏差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赵宁宁;择偶偏好上代际冲突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余晶晶;当代中国的代际社会流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张蕊;基于家庭异质性的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0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50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