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网络消费政治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6 22:54
【摘要】:在崇尚娱乐恶搞、围观消遣的网络时代,任何媒介事件都可以成为网民消费的对象,以往严肃的政治话题、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也可以迅速成为网友嘲讽、消费的对象,并获得广泛的传播力。最近的“杨达才”、“雷政富”等网络事件,网民们就充分发挥其“反话正说”、“无厘头式诙谐”的语言表达艺术,消遣政治、娱乐官员,而这消遣、娱乐政治的背后正是网络消费政治文化兴起的表征。 网络消费政治文化兴起的背后既有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张力因素,又有后现代主义思潮中“颠覆传统、解构权威、蔑视秩序”的拉力因素。在这种张力与拉力感中,网络消费政治文化逐渐成为当下网络文化现象中的新景观和新语境。本文试图从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政治学、新闻学、文化学的相关研究资源,,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消费政治文化兴起的背景、表现、特点、影响等问题,并探讨网络消费政治文化现象背后的现实意义等问题。沿着这条写作逻辑,论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介绍网络消费政治文化研究的缘起、研究的重难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要概述网络媒体对政治问题奇观化、娱乐化的过程。第二章,从消费主义文化谈起,顺延到物质消费、符号意义消费的历程,最后阐释到后现代消费主义语境下的网络消费文化。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也是难点章节,本章节详细阐述了网络消费政治的概念、新媒体与网络消费政治的关系、网络消费政治文化的呈现类型、功能特点等问题,力求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消费政治文化。第四章,主要从政治诉求、制度建设以及舆论监督的伦理困境等方面着手,分析网络消费政治文化在建构理性公共政治方面的不足。第五章,由理论到实际,统计2010年至2012年的网络消费政治事件,并用具体的案例详加分析网络消费政治事件,在透视“杨达才”、“雷政富”等事件的前因后果中,分析两个案例背后的消费政治文化。第六章为结语部分。网络消费政治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功能特色,既有不可掩盖的正面功能,也有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辩证、理性地看待网络消费政治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C913.3
本文编号:255695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C91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珊;;娱乐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公众话语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栗丹;王博;;消费文化时代的革命想象:去政治化的政治——中国当下主旋律商业电影叙事美学研究[J];电影文学;2011年18期
3 许全亮;单新宇;;透视恶搞——关于网络恶搞产生的分析[J];电影评介;2008年19期
4 鲁俊;;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网络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5 王虎;;网络恶搞:伪民主外衣下的集体狂欢[J];理论与创作;2006年06期
6 晏辉;;作为生活方式的消费与消费主义[J];求是学刊;2007年02期
7 李水金;王琼;;中国公民话语权保障中的困境及出路[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4期
8 李斌;;“网络反腐”的政治学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9期
9 周志强;;从“娱乐”到“傻乐”——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去政治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李丽娜;梁立峰;;浅谈政治娱乐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新视野;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556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5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