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节俭与豪奢”:群体消费“两栖性”问题探究

发布时间:2019-11-09 13:35
【摘要】:历经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在经济总量、政治体制、文化导向等综合领域均取得较大程度的完善与繁荣。伴随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我国逐步开始出现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过渡的趋势。特别是随着物质资源的日益丰富与民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客观上刺激消费者产生消费社会特征下诸多与改革开放前大相径庭的消费惯习。在此大背景下,国内不同消费群体尤其是中间阶层消费者出现一种矛盾的"两栖"消费悖论,即:一方面,他们在部分领域经济支出较为节省,几乎不轻易乱花钱;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某些方面花销十分豪爽,不惜通过对财富的大量使用来追求相对高品质的生活模式。"两栖性"的消费模式生动地描绘了当前我国民众一种普遍性的消费事实,这种现象实质上是消费者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进行自我认知后,该采取何种消费策略的价值取向抉择。它具象地勾勒出我国在逐步进入消费社会过程中,民众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迁,为学界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时下中国消费现状提供新颖的研究方向。消费行为"两栖性""是消费社会中涌现的"新消费模式",其概念在学术界也尚属新名词。因此,本文力图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消费社会"、"两栖消费"等相关论述进行梳理,从理论上了解"两栖性"的历史由来与发展;其次,立足我国当前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生产主导型社会稳步过渡至消费主导型社会以及民众消费欲望与收入实力双向攀升等群体消费"两栖性"的多重现实基础,结合个案访谈所收集到的定量与定性资料总结消费社会中群体消费"两栖性"的各种具体表现:如长期性消费与即时性消费间的资源挤压、实物消费与符码消费间的心理博弈、人情消费与隐私消费间的"面子"诱引、个体消费与家庭消费的平衡困境等,进而从经济动力升级、社会体制完善、文化碰撞融合、大众媒介助推等角度探讨群体消费呈现"两栖性"的深层原因;最后,则从学科交叉思维分析出发,借鉴心理学、经济学、生态学以及政治学等学科的优秀理论和成熟实践,尝试通过建构"理性—嵌入—绿色—制度约束"的四维一体消费框架来对群体消费"两栖性"进行正确引导,以期成功实现规避消费陷阱、廓清群体消费误区的目标,最终帮助我国民众消费模式完成顺利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2.6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凯强;“节俭与豪奢”:群体消费“两栖性”问题探究[D];安徽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58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58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