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丧偶老人哀伤辅导的个案工作实践
发布时间:2021-04-12 10:16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下,城市丧偶老人规模越来越大,伴随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配偶的离世给老年人生活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失去相濡以沫的伴侣是无法避免的事件,丧亲者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正常生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太久,不仅会对丧亲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折磨丧亲者的心理,使其人格逐渐孤立,脱离正常的社会交往,对未来感到困惑。在这种情况下,精神上和身体上抑郁的哀悼者迫切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干预。丧偶老人属于老年人口中的弱势群体,也是社会和政府更加关注的群体。和发达国家比起来,现在国内丧偶的老人养老体系比较薄弱,相关社区服务和养老设施还不够完善。本文研究的是城市丧偶老年人无法走出哀伤情绪的问题,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对丧偶老人问题进行研究,从微观的角度出发来介入丧偶老人问题,通过对丧偶老人进行深入访谈,观察案主的一系列哀伤反应,获得来自实际的第一手材料。通过这些信息,笔者分析了丧偶老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以危机干预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帮助丧偶老人走出哀伤困境,解决现实问题,并总结具体做法及实践经验,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本文具有专业规范性,以人为本研究案主的需求,尊重案主的感受,通过专业技巧,整合资源来满足案主的需要。为研究解决丧偶老人相关问题提供了研究资料,笔者希望建立一个科学专业的丧偶老人哀伤辅导个案研究方案,帮助丧偶老人成功摆脱哀伤困境,促进社会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丧偶老人群体,帮助其走出困境,这将有助于完善社会工作在丧偶老人哀伤辅导领域的实务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6
本文编号:2613520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3.2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观察法
1.4.2 访谈法
1.4.3 个案社会工作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丧偶老人
2.1.2 适应性障碍
2.1.3 哀伤辅导
2.2 理论基础
2.2.1 危机介入理论
2.2.2 社会支持理论
第3章 丧偶老人哀伤辅导服务过程
3.1 接案
3.1.1 案主基本情况
3.1.2 建立专业关系
3.2 预估
3.2.1 案主问题分析
3.2.2 干预方案预设
3.3 服务目标
3.3.1 总体目标
3.3.2 具体目标
3.4 介入过程
3.4.1 第一次服务:倾诉悲伤,释放情绪
3.4.2 第二次服务:回忆往事,正视生命
3.4.3 第三次服务:亲情帮助,走出哀伤
3.4.4 第四次服务:调整心态,积极生活
3.4.5 第五次服务:社区帮助,参与活动
3.4.6 第六次服务:巩固改变,处理离别
第4章 个案工作评估
4.1 过程评估
4.2 结果评估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总结
5.2 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敏;一位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J];教书育人;2004年01期
2 吴巧敏;;如何开展非自愿案主的个案服务[J];中国社会工作;2017年12期
3 余锴;;伦理困境之结案之惑[J];中国社会工作;2017年13期
4 包俊林;;社会工作者案主暴力风险的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2015年01期
5 臧其胜;;标准化案主: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的新策略[J];社会学研究;2013年02期
6 杨柳;;苏勤话成长——她找回了宁静的心[J];现代教学;2016年22期
7 朱灵;;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三地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比较[J];同行;2016年07期
8 张晓彤;;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41期
9 骆骏兴;;我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J];明日风尚;2017年10期
10 艺成;;别有意趣的“瓶画”艺术[J];阅读;2017年41期
本文编号:2613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61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