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西藏尼玛县申亚乡小学藏族儿童心理需求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22:08
【摘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藏族儿童更是西藏自治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关系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关系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也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在我国,学者们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儿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国儿童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从地域上看,学者们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在内地儿童的研究上,而对于偏远地区,特别是西藏这个特殊地区的儿童研究较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在有限的关于西藏儿童的研究中,以研究西藏儿童物质生活现状的居多,而关于其心理需求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以实习机构喜马拉雅救助中心为依托,深入藏北地区,以申亚乡小学的藏族儿童(单亲和孤儿的比例很大)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深入访谈等方式对其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心理需求主要集中于亲人陪伴的需求、同伴接纳的需求、认同表扬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这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该地藏族儿童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从小组工作介入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具体小组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来帮助该校藏族儿童满足其基本心理需求。然后,通过对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藏族儿童心理需求的过程的反思,笔者得出了社会工作介入有助于解决申亚乡小学藏族儿童的心理需求问题和小组工作是满足申亚乡小学藏族儿童心理需求的有效途径两条结论。最后,笔者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出发,提出满足藏族儿童心理需求的建议。本篇只是基于申亚乡小学的调查,而地广人稀的西藏还有千千万万个“申亚乡小学”,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藏族儿童的心理需求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笔者在此希望政府能够积极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去帮助藏族儿童,为其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同时,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技巧的日益丰富和完善,社会工作在我国内地许多地区已取得了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西藏自治区政府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借鉴内地先进经验,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社会工作在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优势,从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促进当地儿童的发展。
【图文】:
亲戚 19 9.5其他 2 1总计 200根据表 1 知,在申亚乡小学的 200 名调查对象全为藏族儿童,且男女比例适中,年龄均在 7—13 岁之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有 34 名学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19 名学生寄宿在亲戚家,他们都是孤儿,比例达 25.5%,其中与父母双方都分离的学生的比例达 26.5%,与父母一方居住的学生的比例达 51% ,可知孤儿家庭和单亲家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二)申亚乡小学藏族儿童的心理特点概述1.敏感对于申亚乡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中的一方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亲戚 19 9.5其他 2 1总计 200根据表 1 知,在申亚乡小学的 200 名调查对象全为藏族儿童,且男女比例适中,年龄均在 7—13 岁之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有 34 名学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19 名学生寄宿在亲戚家,,他们都是孤儿,比例达 25.5%,其中与父母双方都分离的学生的比例达 26.5%,与父母一方居住的学生的比例达 51% ,可知孤儿家庭和单亲家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二)申亚乡小学藏族儿童的心理特点概述1.敏感对于申亚乡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中的一方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16
本文编号:2621324
【图文】:
亲戚 19 9.5其他 2 1总计 200根据表 1 知,在申亚乡小学的 200 名调查对象全为藏族儿童,且男女比例适中,年龄均在 7—13 岁之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有 34 名学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19 名学生寄宿在亲戚家,他们都是孤儿,比例达 25.5%,其中与父母双方都分离的学生的比例达 26.5%,与父母一方居住的学生的比例达 51% ,可知孤儿家庭和单亲家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二)申亚乡小学藏族儿童的心理特点概述1.敏感对于申亚乡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中的一方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亲戚 19 9.5其他 2 1总计 200根据表 1 知,在申亚乡小学的 200 名调查对象全为藏族儿童,且男女比例适中,年龄均在 7—13 岁之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有 34 名学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19 名学生寄宿在亲戚家,,他们都是孤儿,比例达 25.5%,其中与父母双方都分离的学生的比例达 26.5%,与父母一方居住的学生的比例达 51% ,可知孤儿家庭和单亲家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二)申亚乡小学藏族儿童的心理特点概述1.敏感对于申亚乡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中的一方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自超;刘冬梅;;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J];西部皮革;2017年20期
2 邓莹迎;;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视角的人文关怀在儿科带教中的建构[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年10期
3 刘晓飞;梁晓燕;;越轨同伴交往对中职生网上过激行为的影响:同伴接纳的中介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27期
4 田福理;;农村特殊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对策[J];学周刊;2017年21期
5 姜艳霞;;论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J];学苑教育;2017年11期
6 梁永郭;李亚男;;库利的“镜中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7 朱桑雨;;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J];商;2015年51期
8 邱观建;安治民;;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运作逻辑与建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盛慧琳;;幼儿时期父母陪伴教育的内涵及其心理健康意义探析[J];考试周刊;2014年60期
10 周文燕;;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会正确表扬孩子[J];成才之路;2014年21期
本文编号:2621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62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