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合肥市K园回迁社区多元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07:49
【摘要】:城市发展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社区治理的水准,建设良好的社区能够助推城市发展的高度、彰显城市文明的程度。在当下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回迁社区往往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与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维度,甚至是制约城市总体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回迁社区由于自身情况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而面临着更为突出的问题及挑战,而关于这些问题及挑战的积极因应就自然地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在网络社会时代,回迁社区治理方面的话题很容易成为热点问题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特定背景下所呈现的非常规新型社区,回迁社区具有“亦城亦乡”的过渡属性,因此在其社区治理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社区有着诸多不同。回迁社区里面的空间重构,不仅仅是城乡社区在地理空间上的要素流动与重组,还有社会空间、文化(或曰心理)空间以及网络空间等多维度的嬗变与互嵌。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在城市空间重组的大背景下,回迁社区不仅意味着空间意义上的变迁,也更具体地表现为居民的生产方式、角色身份、社会阶层、文化生活等一系列的嬗变。基于此,回迁社区的治理不仅要从社区基础设施、物业管理等物质空间层面进行积极介入,使居民公平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还应关注居民民主权益、社会保障、社会关系、价值认同等非物质性的空间领域,帮助居民真正实现由“农村”到“城市”的深度转变。本文选取合肥市滨湖K园回迁社区为研究点(Research field),以治理理论、空间社会学理论为视角,研究K园在实际治理中值得充分肯定的多元治理模式,全文在结构上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选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理论视角与核心概念进行设计,并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本项研究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第二部分是对于回迁社区主要概况的阐述,包括社区组织架构、回迁社区基本概况、居民人口结构以及治理难点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关于K园回迁社区治理经验的总结。在治理路径的选择上,K园采用的是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模式,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其一为治理主体的多样化,即强调多元力量平等参与回迁社区治理。其二为治理维度的多元性,即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选取了六大维度:一是党建引领,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二是楼栋自治,打造邻里互助的熟人社区;三是搭建睦邻生活馆,为社区服务提供基础性的平台(或曰空间);四是积极运用科技力量,融入回迁社区的治理机制,建设智慧型社区;五是整合力量、优化平台、创新机制,实施“大综管”模式,实现城市日常管理的集约化;六是采取“五社联动”模式,推行多主体、多维度、多要素协同共治,接地气地做实共建共治共享。第四、五部分针对K园回迁社区在治理实践中遇到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分别从治理体制、社区居民、社会工作、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以及技术致辞等六个方面提出建议。笔者认为,面对回迁社区的治理困境,应从整合数据平台、坚持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提升居民内生动力与自治能力、加强人文关怀、健全监督评价机制、扩大专业社工队伍等六个层面出发,解决问题,提升治理质效。
【图文】:

街道,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党委


逦^逡逑图1邋F街道“一委一会一中心”组织架构体系逡逑如图1所示,F街道以党委为核心主体,发挥着统筹协调的领导作用,而逡逑居民服务中心则承载了服务与管理职能,,同时成立了共治理事会,下设民意征逡逑集委、项目运作委、财经管理委、民主监督委以及秘书处,由社区内热心公益逡逑事业的居民组建而成,现有47名个人会员和37个单位会员。逡逑为实现更加精准、高效和统一的社区治理,F街道依据立足基层、居政分逡逑离的原则,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明确了各部门职能,实行“去行政化”改革,为逡逑居民提供服务与实施管理。F街道将行政服务类事项全部上收至社区居民服务逡逑中心并实行“走动式”办公,在大厅内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逡逑服务,直接面对居民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此外,居民服务中心还下设了不含逡逑行政属性的居委会

就业情况,社区居民


于教育水平较低、工作技能缺乏,大多待业家中。再加上身份转变后,部分居逡逑民因拿到一定拆迁补偿款便产生安逸度日的思想,内生动力不足,多数居民处逡逑于无业状态,居民失业问题较为突出,具体就业情况参照图2。逡逑已就业人数逦就业状况逡逑3500逦J284逦3500逡逑3000逦3GOQ逦2874逡逑2500逦:条2娜逦|邋:|逡逑2000逦1爨_逦,逡逑-,卜2逦佊逡逑1000逦灥逦1000逡逑&00逡逑500逦211逦187逡逑Q逦15逡逑Q逡逑■男牲s女性逦莩位就it逦个私经}\段丘逦祛区就彘逦外迅务工逡逑数据来源:社区服务中心资料逡逑图2邋K园社区居民就业情况逡逑在居民的性别分布与婚姻状况方面,K园回迁社区居民性别分布较为均逡逑衡,其中男性7322人,女性为7047人。社区居民婚姻状况中,未婚2911人;逡逑初婚7546人;离异4人;丧偶351人,具体见图3。逡逑1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69.3;C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珊红;;以和谐社区为基点 全面构建和谐宝鸡[J];宝鸡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梁宏;;深圳建设和谐社区的探索与实践[J];南方论丛;2007年02期

3 王栋;康维波;;浅析社区安全文化建设——以T市T区H社区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年04期

4 柏林;;5G安保机器人护航 智慧社区安防建设需要“细腻打法”[J];中国安防;2019年03期

5 张希煜;欧阳亦琛;;社区侦探:基于厚数据的社区更新策略[J];建筑创作;2018年05期

6 徐春艳;;浅析保障街道社区安全稳定的对策及建议[J];民营科技;2018年08期

7 劳伦斯·谢尔曼;戴艳玲;;社区安全[J];犯罪与改造研究;1989年04期

8 金椽;;社区像家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踏实——我省部分城市创新社区安全管理工作调查[J];吉林劳动保护;2017年01期

9 雷鸣天宇;;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从社区安全体验起航[J];现代职业安全;2017年09期

10 张瑞芬;;群众的贴心人“郝大姐”——记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郝世玲[J];陕西画报;201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丽妮;;安全社区创建中的长效机制与社区安全文化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瑶;洪亮平;;共享经济视角下的社区营造策略研究——以台北南机场社区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住房建设规划)[C];2018年

3 阎国云;;注重安全社区建设中的信息链管理[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明华;;试论我国林区社区安全中的犯罪防控[A];犯罪学论坛(第五卷)[C];2018年

5 刘晓博;孙涛;吴红新;;共建安全社区 共享安全和谐[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丁子夕;陈征帆;;浅谈新常态下都市社区的参与式营造——以我国台湾地区金华社区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8年

7 孙立;曹政;李光耀;;基于共享理念的社区微更新路径研究——以北京地瓜社区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住房建设规划)[C];2017年

8 朱伟;;社区安全诊断与干预及其实现途径[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9 许方;韩雨蒙;李晓娜;;老旧社区更新模式案例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2018年

10 周晓晔;闫泓月;王思聪;马菁忆;任贵彬;;沈阳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A];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永杰;创建服务新体系 社区居民更幸福[N];盘锦日报;2016年

2 见习记者 陈香;社区溢满幸福[N];毕节日报;2018年

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茹希佳;“四方平台”助力打造儿童友好社区[N];中国妇女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粟新林;一“机”在手 社区安全尽在“掌”握[N];成都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张安妮;“两脚不沾地”换来的24字经验[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年

6 瓦燕 舒媛媛;社区发现 镇街呼叫 部门响应 协同整治[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年

7 记者 高雅敏;社区环境满意度呈现“两高一低”[N];大同日报;2019年

8 董小红;成都:攻坚解决社区19万个问题隐患[N];中国建设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颜珂;社区安全,心中有“数”才有底[N];人民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赵红旗;社区安全小课堂绷紧“平安弦”[N];法制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忠怀;空间重构与社会再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卢爱国;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治欣;安全社区的系统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琼;城市社区安全的地方性要素及居民感知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陆枢琦;乌鲁木齐市智慧社区建设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3 陈聪;城市老旧社区外环境微改造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4 周健;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价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5 孙美玲;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雄安新区社区韧性提升策略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6 李光耀;北京市丰台区棚改安置社区微更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7 杨欣欣;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8 项禹;合肥市智慧社区建设问题与对策[D];安徽大学;2019年

9 缪琦;合肥市K园回迁社区多元治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10 游楚楚;空间转移与再造:拆迁安置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5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625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