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1 07:30
【摘要】:城镇化背景下,流动儿童规模巨大,完善义务教育相关制度,减少歧视现象的发生,解决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是实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事关国家战略、社会稳定及个体发展。因此,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压力缓冲模型和激励理论为基础,研究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检验心理韧性和父母教养方式对上述关系的影响机制,以此来探索发展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路径及提升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的管理对策。搜集数据后,采用Spss19.0、Amos24.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韧性、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适应水平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第二,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对社会适应具有负向影响;心理韧性及其两个维度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具有正向影响;心理韧性及其两个维度在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两者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第三,父母教养方式分别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之间、歧视知觉与心理韧性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的结论表明要缓解流动儿童歧视知觉,提升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质量并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性,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参与。因此,提出如下管理对策:第一,建立健全国家宏观保障机制,包括流动儿童入学保障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流动儿童社会保障力度、发挥政府协同治理优势,依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第二,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包括完善社区配套措施、努力消除差别对待现象、给予流动儿童更多的社会支持、发挥大众传媒舆论作用;第三,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管理环境,包括建立健全学校服务保障机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发挥学校教育管理的激励作用、改善学校教育模式;第四,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包括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发挥家庭教育的激励作用、提高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2.64;C9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兴媛;谭庆;张针碧;;曾留守青少年社会适应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9年07期

2 程慧娟;;我国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8年02期

3 胡兆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方式变迁及社会适应——以湖北省为例[J];回族研究;2018年01期

4 吴娟;;社会适应研究综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7期

5 盛欣;;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学研究[J];同行;2016年07期

6 谢婷婷;;利用角色游戏促孩子社会适应性的思考和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2017年09期

7 严益天;;五大策略打开幼儿的美好心灵[J];家教世界;2017年Z3期

8 成梅;陈盈羽;蔡恋;苏琴;尹华站;;进城农民工子女城市社会适应问题探讨[J];社区心理学研究;2016年00期

9 董效信;单守勤;赵晓晶;周锡芳;;海勤人员社会适应度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12期

10 丁淑杰;;“博士官”应做社会前进的引领者——浅论“博士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应博士”[J];领导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思;李彩娜;;转折期中学生依恋与社会适应: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2 纪林芹;张玲玲;李海垒;张文新;;同伴侵害对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纵向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洪小祝;张卫;余承甫;;青少年精神信仰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曹睿昕;陈会昌;陈欣银;梁宗保;;中加儿童社会适应状况比较[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5 盛春芳;;小班社会活动:学做小客人[A];思维丛书(第二辑):幼儿责任思维培养课例集[C];2012年

6 焦思;张书朋;李彩娜;;中学生积极社会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的追踪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7 苏彦捷;王启忱;;学校社区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8 周迎楠;毕重增;楚丙华;刘向萌;;青少年主观社会地位对自信的影响:社会适应的双重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9 周明宝;;从“精英毛坯”到“人才成品”:大学毕业生的初始社会适应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于涛;盖笑松;;儿童学校适应早期预测因素的探索[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铁军;重视搬迁移民的社会适应[N];学习时报;2016年

2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张光珍;加快江苏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对策建议[N];新华日报;2015年

3 记者 王健;政府率先适应带动全社会适应[N];吉林日报;2002年

4 重庆交通大学课题组;增强本科专业的社会适应度和市场竞争力[N];重庆日报;2009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 洪秀敏 姜丽云;二孩家庭幼儿社会适应高于独生子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6 郑庆贤;学生是否要从心理上适应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记者 刘琴 柴葳;全国人大代表郭荣:加强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性[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王记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构建中国老年人综合健康指数[N];中国人口报;2016年

9 舟心;有效引导民工再社会化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韦庆旺 吴悦;公平与控制感可调节社会适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盼盼;D型人格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及其干预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成婧;赴韩务工青年返乡社会适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张惠敏;亲师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建国;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严志兰;在闽台商社会适应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LAWANI Ajibike OmoIoIa(罗拉);中国高校国外留学生的适应状况和应对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曾凡林;孤残儿童依恋障碍的发展特征与儿童照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10 徐芳;中国朝鲜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霞;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进城农牧民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唐佳伟;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3 彭晨;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4 牛品超;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5 白琪;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6 张文;农迁社区老年人社会适应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7 王敏;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回流儿童社会适应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8 任振华;中国城市老年人微信使用与社会适应、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9 于美玲;初中生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10 杜妍慧;两岸交流背景下在苏台湾青年社会适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5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635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3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