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女同性恋社交媒体的使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18:21
【摘要】:同性恋群体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但却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尤其是女同性恋群体,据统计其在同性恋总人口中仅为男同性恋者的一半左右,使之更容易被边缘化。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加速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也使人们能够逐渐去了解到边缘群体,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空间给这样的群体。随着粉红经济,也就是以同性恋群体为目标消费者而带动发展的经济的出现,也带动了同性恋社交媒体的发展。在人类即将步入web4.0的今天,社交媒体的发展空前繁荣,但是同性恋社交媒体的发展却刚刚开始展露头脚,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市场,对于各学科的研究学者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所以笔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向对女同社交媒体的研究,因为中国的女同性恋者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以及中国人骨子里内敛和中庸的个性,所以女性比男性在社交、发声、承认身份等方面更加的困难。但是网络的发展给了女同性恋者一个很好的发声和交流虚拟空间和平台。社交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女同性恋者也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去利用不同的网络手段去交友、去找寻自己的圈子、去了解和认同自己。本文通过使用访谈法、问卷调查和虚拟民族志的方法对当前网络中主要的几类女同社交媒体的使用者、使用动机和需求、具体的使用行为以及作为平台方,用户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研究这些使用者的特点,以及她们是如何去选择并使用这些媒体,她们的使用需求是什么,从而探寻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哪些,并通过分析当前这些女同社交媒体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为女同社交媒体的发展去提出一些建议。本研究结果显示,女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女同性恋者提供了一个在虚拟空间社交和活动的场所,使之有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基本满足其认知、情感、认同、解压等方面的需求,并且女同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为打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壁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专业内容占比较低,低龄化问题严重,资金流动不稳定,直播管理较弱以及恶意营销等情况依旧存在,需要合理的解决,从而为女同性恋者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社交环境。
【图文】:
图 1-1:女同性恋博客主页截图从功能上来说,博客主要是针对个人来提供一个较为隐私的网络区域供其抒情感,这一点对于当时的女同性恋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且博客以相互关注,来进行邮件或者信息沟通,这样以来,也能通过博客找到志同子。女同性恋博客主的使用特点中最主要的就是感情的抒发,例如 2006 年 9博客主 M 发表的一篇日志《一个大学女同性恋的感情自白书》里谈到:我是一个 24 岁的女大学生,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长期折磨着我,苦恼万分
图 1-2:女同性恋网站主页截图所以女同网站的一个主要的特点,主要是圈内人士出于公益性而创办,从网站方面也可以看出。这类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赞助费和广告费,但是这些费用也够其在服务器和托管费等方面的支出,如果有盈利也十分微薄。没有强大稳定的链以及专业化的网站管理,所以在早期,女同社交网站虽然也有繁荣时期,但是期较短。不过虽然这些网站最后关闭,也随着其他类型社交媒体的出现而逐渐淡人们的视线中,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现在去学习的,首先是这些网站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13.1;G206
本文编号:2640549
【图文】:
图 1-1:女同性恋博客主页截图从功能上来说,博客主要是针对个人来提供一个较为隐私的网络区域供其抒情感,这一点对于当时的女同性恋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且博客以相互关注,来进行邮件或者信息沟通,这样以来,也能通过博客找到志同子。女同性恋博客主的使用特点中最主要的就是感情的抒发,例如 2006 年 9博客主 M 发表的一篇日志《一个大学女同性恋的感情自白书》里谈到:我是一个 24 岁的女大学生,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长期折磨着我,苦恼万分
图 1-2:女同性恋网站主页截图所以女同网站的一个主要的特点,主要是圈内人士出于公益性而创办,从网站方面也可以看出。这类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赞助费和广告费,但是这些费用也够其在服务器和托管费等方面的支出,如果有盈利也十分微薄。没有强大稳定的链以及专业化的网站管理,所以在早期,女同社交网站虽然也有繁荣时期,但是期较短。不过虽然这些网站最后关闭,也随着其他类型社交媒体的出现而逐渐淡人们的视线中,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现在去学习的,首先是这些网站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13.1;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佘文斌;;网络社区中的同性恋身份认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冉华;邓倩;;从互联网使用到文化身份认同:以大学生为例的定量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3 张萌萌;;西方身份认同研究述评[J];云梦学刊;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轶;共同体、身份认同与归属[D];复旦大学;2013年
2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梦琛;女同性恋群体的网络化生存[D];安徽大学;2016年
2 何悦齐;大学生男同性恋者压力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甜甜;网络传播中的酷儿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晓瑞;移动社交网络的传播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林可;中国同性恋网站性健康干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曹妤;虚拟社区中群体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晓静;基于文本的对酷儿BBS虚拟社区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王群;女同性恋者性身份的形成[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0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64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