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0-06-29 18:23
【摘要】:当前,政府应急管理的重心下移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公共治理系统末梢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单元。“非典”事件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同步延伸到社区层面,而且城市社区危机应对的主导意识仍旧是传统的“管理”的理念,社区应急管理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传统的单位性质的社区相比,现代小区的住户间关系比较冷漠,居民间的互动和情感沟通较少,这种变化决定了城市社区组成的复杂性。同时,尽管现代小区服务性得到了加强,但相对应的控制性削弱了,业主之间容易引起摩擦,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城市社区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地和传播区域。因此,城市社区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是否发挥效力,直接影响城市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在城市应急管理中,社区作为政府和公众连接纽带是危机管理系统中不可忽视的基础力量。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公共危机治理理论为基础,并借鉴社会资本理论、系统权变等理论,将以上理论应用到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研究,同时根据协同学中对协同的定义,提出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协同模式。作者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并比较国外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的经验,同时通过结构访谈的方法获取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的现状,研究发现其中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协同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中城市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组织框架、协同机制,同时对该模式的内外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该模式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81;D630
【图文】:
那么基座就是公众。每个人都有责任在灾害期间保护自己和家人,并且清楚地知道在灾前、灾期、灾后应如何去做。公众正确的自救与互救能够在灾难初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金字塔的第二层就是当地社区,灾难发生时公众需要当地社区的帮助,此层级的组成人员包括在预防和应对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非营利组织、企业、公共部门的雇员与志愿者,很多突发事件需要他们在社区层面予以解决与处理。因此,社区承担着很大的减灾责任。金字塔的第三层是州政府,灾害事件影响较大时,社区就需要州政府的资源支持,州政府需要提供资金、设备或人力等资源以填补社区的不足或需求缺口。金字塔的最顶端是联邦政府,它为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资源以扩大州和地方政府减灾的效果。应急管理金字塔清晰明了地说明了作为基座—公众和社区防灾能力在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突出了公众和社区防灾的基础地位。
5 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模式在总结前文的理论基础和国外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阶段适应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发展要求的应急管理模式——它是指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NGO、NPO、企业、社区居民等)依据法律法规、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规划,并利用网络、信用等社会资本协同作战,从而使得社区应急管理系统中相互无规则无联系的各要素,在一个既定的组织框架内按照行为目标统一和法制化原则统一组织起来发挥应有的效用,达到与外界环境动态平衡的过程。
本文编号:2734180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81;D630
【图文】:
那么基座就是公众。每个人都有责任在灾害期间保护自己和家人,并且清楚地知道在灾前、灾期、灾后应如何去做。公众正确的自救与互救能够在灾难初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金字塔的第二层就是当地社区,灾难发生时公众需要当地社区的帮助,此层级的组成人员包括在预防和应对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非营利组织、企业、公共部门的雇员与志愿者,很多突发事件需要他们在社区层面予以解决与处理。因此,社区承担着很大的减灾责任。金字塔的第三层是州政府,灾害事件影响较大时,社区就需要州政府的资源支持,州政府需要提供资金、设备或人力等资源以填补社区的不足或需求缺口。金字塔的最顶端是联邦政府,它为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资源以扩大州和地方政府减灾的效果。应急管理金字塔清晰明了地说明了作为基座—公众和社区防灾能力在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突出了公众和社区防灾的基础地位。
5 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模式在总结前文的理论基础和国外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阶段适应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发展要求的应急管理模式——它是指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NGO、NPO、企业、社区居民等)依据法律法规、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规划,并利用网络、信用等社会资本协同作战,从而使得社区应急管理系统中相互无规则无联系的各要素,在一个既定的组织框架内按照行为目标统一和法制化原则统一组织起来发挥应有的效用,达到与外界环境动态平衡的过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费孝通;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一些思考[J];社区;2005年13期
2 于晓光;时秋;宋慧宇;;完善公共突发事件行政协调机制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9期
3 盛清才;;社会危机的社区治理机制研究[J];探索与争鸣;2008年05期
4 沈荣华;;城市应急管理模式创新:中国面临的挑战、现状和选择[J];学习论坛;2006年01期
5 陈浩;;美国的救灾应对程序与NGO的力量[J];中国减灾;2008年08期
6 杨小时,沈荣芳;上海社区灾害和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灾害学;2002年04期
7 毛小苓;倪晋仁;张菲菲;张歆;;面向社区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型的理论和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1期
8 夏志强;;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的功能耦合机制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5期
9 加一;;中国特色的“安全社区”建设之路[J];中国减灾;2011年19期
本文编号:2734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73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