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6;D035
【图文】:
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正确导向舆情的重要先决条件。对群情治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结果,同时象和公信力,如何有效地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政府究意义,网络在中国的普及率正在迅速上升,中国的网民数量呈几。2012 年 7 月 19 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如图 1.1 所示,截止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38 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9.9%,20量为 2450 万,普及率提升 1.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大 3.88 亿了约 327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在不断上升,这都说明中国互会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①
的网络舆情特点及变动规律络舆情根据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初始的网络舆情各有特点。谈国新和方一间”模型 I-space 对网络舆情要素信息传递,由编码维、抽象维和扩散情能被计算机识别的程度,抽象维空,扩散维空间能衡量舆情的传播速度的程度。②由此可见,网络舆情是由编通过网络空间传播的因特定事件刺激的集合(如图 5.1 所示)。群体性事象维和扩散维三维空间构成的,但是中表现程度有所不同。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召路;公民、公民权、公民参与及公民社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Z1期
2 刘良;;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初探[J];理论观察;2005年05期
3 王钦元;;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4 郭燕;;构建公民社会与培育社会资本[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5 吴志强;;公民社会概念厘析及其特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4期
6 李劲;;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型构与价值范式[J];开封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刘海涛;张庆国;;从抗震救灾中志愿者的行动看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J];华章;2008年07期
8 吴志鹏;龚佳元;;公民社会构建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略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9 敖付兵;;公民社会概念在中国的再检视[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栾亚丽;;论民主价值视阈下的公民社会[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宏强;;政府社会管理的前提及面临的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学升;羊震;;走近和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多维性建构——以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制衡与互动为视角[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4 苗海强;曹海涛;;公民社会与中国农村[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洪瑾;;公共危机中的公民知情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秋菊;;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王宏斌;;中国的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明伟;;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谢均才;;公民社会与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广公民教育的经验[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永州市冷水滩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吕华军;关注、培育公民社会[N];湖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俭;红枫现象: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缩影[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谢海定;公民社会与社团组织的繁荣[N];工人日报;2002年
4 张丽霞;公民社会中的星星之火[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俞可平;正确对待民间组织[N];北京日报;2006年
6 西铁城;“透明的口袋”,才能容放更多慈善的心[N];光明日报;2009年
7 高志民;增强公益慈善组织“造血”功能[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张志;民主社会的公民理应拥有常识[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9 记者 李斌 顾瑞珍;“公民社会”“小政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邓聿文;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法硕;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伍洪杏;行政问责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10年
3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尹保红;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冰;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公民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冯粤;公民信息权利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羽萱;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勇;公民社会与新闻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万红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丽娉;当代中国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魏万宏;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张萌;欧盟公民社会政治参与的途径及其影响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韩东旭;国民幸福的政治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晓燕;变迁中的治理理念及中国实践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艳;中国公民能力的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磊;公民社会的组织化与中国的宪政发展[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6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73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