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舒缓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4:47
【摘要】:近年来,职业倦怠作为现代职业领域中日渐凸显的职业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逐步进入职业倦怠的高发期阶段,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职业领域,尤其是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行业。孤残儿童护理员是促进福利事业发展、保障孤残儿童健康生活的中坚力量,类家庭母亲当属其中一股力量。然而,由于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低、待遇不理想、情感大量消耗等原因,愈来愈多的护理员承受着职业倦怠带来的危害。研究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问题不仅有利于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建设,也有利于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和稳定。本研究以社会工作的视域为出发点,在查阅国内外关于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养育模式、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等文献资料基础上,立足于笔者在G市儿童福利机构为期一年的实习服务,以生态系统理论及认知行为理论为理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访谈法、观察法以及个案研究的方法收集资料以及分析实务过程。笔者通过对G市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基本情况的详细了解,发现类家庭母亲普遍存在工作消极对待、情感冷漠、倦怠程度高的状况,分析其成因主要有工作任务重且繁杂、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期望值高,成就感低、社会地位低,经济压力大五个方面。笔者在儿童福利机构中选取了两位职业倦怠程度高的类家庭母亲为服务对象,分别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分析问题与需求,并分别制定了五个介入阶段,以此缓解两位类家庭母亲自身倦怠状况及增强与家庭、同事、领导之间支持。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相关量表后测对个案介入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个案工作能够有效的缓解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但是个案工作在介入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也有局限性,笔者分别从伦理、介入过程、自身局限性进行了反思,个案工作介入职业倦怠问题难以改变类家母亲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组织认可、他人支持等因素。基于反思,笔者针对类家庭母亲提出改善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调整工作结构、提高类家庭母亲生活质量、提供广泛性社会支持四个方面的对策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优秀儿童福利机构写真[J];中国民政;2019年11期

2 朱洪;;儿童福利机构内社会力量的引进与发展[J];社会福利;2017年02期

3 曾线;程琳玲;;对教、康、养整合模式下儿童福利机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4年13期

4 杜娟;;山西省儿童福利机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年22期

5 ;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年10期

6 王丽;赵嘉;;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J];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06期

7 张艳丽;;浅析儿童福利机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14年11期

8 本刊编辑部;;民政部:启动新一轮“蓝天计划” 加快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J];社会福利;2014年08期

9 郅玉玲;邢彩丽;;儿童福利机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对浙江省儿童福利机构的调查[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10 陈建军;;社会力量举办儿童福利机构浅析[J];社会福利;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贾立平;;四个注重彰显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构想[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陆士桢;黄妙红;;中国儿童社会保障构建的基本思路[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发挥“NGO”应有作用促进孤残儿童救助事业健康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工作委员会[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4 马丽兰;弓月娥;杨小军;;早期干预0~3岁残障儿童.培养塑造其健康人格的发展——以宁夏儿童福利院为例[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强 汪祥波 通讯员 莫冠婷;我省儿童福利机构20名孤儿考上大学[N];南方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张蕾;日本:“动漫雷锋”打败首相菅直人[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记者 陈劲松;中国进一步改善孤儿生活质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

4 本报记者 高文兴;儿童福利机构服务对象扩充至六类[N];公益时报;2019年

5 记者 闫一菲;我省儿童福利机构达到市级地区全覆盖[N];黑龙江日报;2018年

6 朱登燕;提升儿童福利机构服务功能[N];中国社会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金可;本市今年精准识别救助对象[N];北京日报;2017年

8 子衿;让“添翼计划”惠及更多儿童[N];玉溪日报;2017年

9 记者 汪国梁;社会救助,兜住民生底线[N];安徽日报;2017年

10 胡菊村 尹丹;鄂州民政:发挥职能作用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N];中国社会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艺;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舒缓的个案研究[D];贵州大学;2019年

2 杜月芳;孤儿弃婴的人权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3 张艳春;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怡之;儿童福利机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贞英;中国民办儿童福利机构与政府合作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金江英;儿童福利机构的长期志愿者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珊珊;儿童福利机构服务提供的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孙晓青;儿童福利机构护理员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余佳;山西省阳泉市儿童福利院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10 杨芸祺;弃婴救助的行政法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39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739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